复兴商王朝的武丁野史趣闻

2018-11-08 09:03:35

武丁

武丁

武丁

武丁是商代著名的国王。他在父亲小乙的着意培养教育之下,久历民间隐居磨炼,为坐上王位大展宏图奠定了基础。他重用一批贤才,平定氏族之乱,开拓疆土,在妻子妇好的帮助下使“殷国大治”,让商朝进入了强盛发展时期。

武丁,出生于商殷(今河南安阳),少时生活民间,其父小乙继位时武丁已20岁,在黄河边住了10余年后继父位,在位59年,是商代著名国王。

武丁的父亲小乙继兄盘庚之位时,为了培养、教育武丁这个接班人,以便将来安邦治国,没有让他久居都城,而是让他到民间观察人民生活,体会稼穑的艰难。武丁聪明好学,有远大志向。他与民间的“小人”一起劳动生活,了解他们的意愿。他还特别注意在民间拜师学艺,寻找治国方略。他在虞(今山西平陆一带)拜识了一位学识渊博的甘盘。他在虞山(今山西平陆与河南三门峡市一带),结识了身为刑徒的傅说。他在黄河边上10余年的隐居生活中,走了不少荒野之地,了解了许多“小人”之苦,看到了诸侯、方国的动向,结识了众多贤才,可谓受益非浅,为他坐上王位后施展才华,大展宏图奠定了基础。

武丁登上王位后,首先是任用贤才,起用傅说、甘盘、祖已等人为辅政大臣。数年之后,武丁统治下的商王朝果真巩固强盛起来。他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花费了极大精力,对边疆地区的氏族、方国进行征伐,开拓了疆土,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武丁70多岁时,散居在今内蒙古河套、山西北部和河北西北部一带的吉方和土方两大方国,仍然南下侵扰边疆。这两大方国处在游牧生活阶段,侵扰后游动范围很大,给征讨带来了困难。他下定决心,常派3000或5000兵力前去进剿,有时调诸侯军参战,甚至亲自率军征战,经过较长时间,武丁终于消灭了长期侵犹商王畿的吉方和土方两大方国。

武丁针对早在夏朝以前就存在的羌人这个古老部落的骚扰,采取一方面以武力征伐、一方面以德教化的政策。因羌人叛服无常,历代商王朝均未征服过羌人,加上羌人很分散,所谓“绵地千里”,若用武力征服难以奏效。武丁恩威并施,一部分羌人在商朝作了小官,羌人最后全部臣服。

武丁想控制夷方。夷方分布在东南地区,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北东南部、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都是古东夷族居之地。因夷方是商代东夷中的较大一支,与商朝有和睦关系,但也有骚扰情况发生。武丁通过征伐与教化,控制了这一地区。

武丁80多岁时南方的南土,即后世所称的荆蛮之地,荆楚反叛商王朝。武丁迅速率兵征伐,深入荆楚之地,他对南方进行了征伐与开拓。武丁还征伐过距王畿较远的虎方(今安徽寿县东南一带),把统治区向南扩展。

武丁通过50多年的征伐与开拓,使疆土达到左东海(东边的海,包括现在的黄海、东海),右流沙(指现在西北部有沙漠之地区),前交趾(现广东、越南一带地方),后幽都(古代的幽都包括现在河北北部、内蒙古及辽宁的一部分地区)。

武丁的妻子妇好,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常派妇好带领她所属的3000人和其他上万的士兵去与边敌作战。武丁亲自率兵出征时,妇好便带兵设伏,歼灭逃敌。妇好死后,武丁在占卜、祭祀中祈求妇好庇佑,战胜边敌。

武丁在对部落、方国大行征伐时,大力提倡开垦农田,以安定人民的生活。武丁在位59年,使“殷国大治”,使商朝发展到一个强盛时期。武丁死后,商王室尊为“高宗”,后人亦称:“汤、太甲、祖乙、武丁,天下之盛君也。”

本文作者:大千我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