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凤姐”看真相野史趣闻

2018-11-07 21:35:01

对于凤姐,我一直以来的印象就是她的雷人语录,什么智商无敌,前后300年都未见对手之类的,还有就是她的丑和她的雷人征婚,最后就是她的出国。从没有特意关注过她,她只是我曾经的笑料及大千世界的佐证,以及一点点刺激:她竟然去了我还没去过的国家,即使只是去修脚。

直到今天我在《简书》上看到了一篇讨论凤姐现代诗的文章,并在评论区看到了有人贴出了她的微信公众号,我关注了一下,看了几十篇她的文字,总算摒弃了原有的偏见,大致了解了一点点真实的罗玉凤。

她完美地诠释了“对于梦想,就是应该不择手段地去追求”,而她的不择手段,并没有伤害其他人。我永远做不出她所做出的事情,所以,我还是这个屌样。

如果她当年没有做出种种惊人之举,成为了网红,她不可能去到美国,我们也不可能注意到她现在的样子。她的容貌,让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永远不会有想法去了解她的内心。

她比很多国人都清醒,更客观,更没有偏见,也更有逻辑。一直以来,她就是在众人的偏见中成长的。她在恶劣环境下所写出的文字,让浪人矮大紧也能做出如此评价:

至少,她活得比我精彩,所见到的世界,也比我丰富。她去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现在每篇文章阅读量好几万,动不动还出篇10万+,软文广告也一篇接着一篇,简直比我强太多了。

观点有理有据,并非胡说八道,没有胡搅蛮缠,这就够了。我们可以不认同她的某些观点,但是观点不同可以继续探讨,也可以自己接着思考,但永远不要破口大骂,问候祖先。凤姐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关于这些问题,凤姐是这么看的》,她回答一些网友的提问,算是她公号里面的一个专栏。可以看出,没有一定的思考,没有一定的阅历,她是说不出那样的答案的。所以,不要再说凤姐靠着《故事会》和《知音》来打天下了,她自己也辟谣过:“我知道的多,是因为我看书多;而不是因为我看了很多本《故事会》和《知音》。

如果真的仅仅靠这两本杂志,她写不出“时间除了在我眼角留下皱纹以外,却没有给我留下成熟的思想,优雅的品行。为此我抑郁了很久。”,也写不出“每次他们这么赞扬我的时候,我内心其实都是很惆怅的:我这些才华其实应该在华尔街挥洒的,用到这儿真的太浪费了。”,也不会知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话。

一个人先入为主的偏见,就是这么可怕,它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捂住我们的双耳,而不在乎一个人究竟是怎么样,不关心一件事到底事实如何。我们经常这样,选择性失明失聪。

也有人质疑这可能有人代笔,不过在我看来,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是不会甘于为吃瓜群众印象里的凤姐代笔的。即使真是这样,那也说明凤姐却有过人之处,她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来借她的名气。

还有人说她在美国靠攻击祖国而求得庇护得以生存,我看了她近期的几十篇文章,没有看到类似的迹象。如果这也是真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大国墙国,还是应该有一点肚量的,毕竟家大业大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村上春树在耶路撒冷说:「若要在高耸的坚墙与以卵击石的鸡蛋之间作选择,我永远会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凤姐只是个追求个人理想的柔弱女子,大国,还是要有大国的风度,墙国子民,也请宽容。

作为一个努力的女人,她已经做得够好了,比大多数人都做得更好。她的公号“我就是凤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她是怎样从一个笑话,慢慢地接近一个神话的。

=====================

请相信,我所写的东西,基本上没什么卵用。如果你还喜欢的话,动动手指,关注一下公号homeDad

本文作者:吻火者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