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在金朝为官,攻入宋朝太原,面对金山银山,他只要了一车书野史趣闻
公元1126年的时候,当时的金太宗天会四年有一位官员他随同金朝大军攻打太原,在军中担任少监这个职务,主要是帮助皇帝管理乱世之中所掠夺来的财物。虽然这位大人每天都会和很多的金银珠宝打交道。可是他时刻恪守着自己的底线,谨遵为官之道,分毫不取,一年过后,等到金朝大军班师回朝的时候,他只带回来一车书籍,这个人就是范承吉。

根据封建时期的一些朝廷纲要来说。真正为官清廉的人,只要坚持本性不随意利用职权谋取钱财或者是贪图富贵,到处吃拿卡要都是检验的标准。通过这样的检验,这位范承吉自然是没有任何悬念就可以高票通过的。他是-但是达到这一点-他还不满足对自己一直都是高标准,高要求。
因为在他担任绛州知府的时候。当时的金国绿云许将是可以随意在民间掳掠人口,做自己的奴隶,因此导致当地的平民百姓,纷纷被这些金国的将士所奴役。这种行为在当时从人群上虽然可以获得理解,但是实则却是触犯了法律的底线的。可以说是非人道的做法,而范承吉作为当地的主要官员,他必须在爱护民众和维持法律之间寻求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可是对于朝廷来说,要将这些事与努力人口作为奴隶的将领们抓住压力是很大的。因为这毕竟是朝廷允许的事情,可是范大人却自有高招,他不急于抓人,而是派了衙役到处张贴告示。凡是到官府之中自首并说明情况的人,可以交纳一定的赎金,改变自己被奴役的身份,成为自由的百姓,对于这样的公告明显是跟朝廷作对,因为钱去自首的百姓们大部分都是没有钱赎身的,最终还必须由绛州官府动用公费来进行代价。但是对于范承吉的这种做法是十分理性的,他不但还了百姓自由和公道,又让当朝的法律不失面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百姓的拳拳之心值得称赞。

后来他又调任到了河北担任北路转运使,发现当地的百姓们生活极其悲苦,主要的原因就是赋税过高,为了减轻当地百姓的负担,他又亲自规划改革。通过他的努力之后,让当地的百姓不但解决了个人的衣食问题,还存有余粮。让当地的百姓们开始过起了富足的生活。

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时刻为百姓着想和做事的官员,当他去世的时候却家徒四壁,留给儿子的除了几间破草屋,就只剩下几大箱子的书,其他一无所有。恰恰是他通过自己的这种现身说法,表达了古代官员的清正作风,他的做法值得后世之人赞颂!
本文作者:史大咖(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