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怎么了?野史趣闻

2018-11-07 15:01:32

八年大剧《如懿传》意外的扑了街。

豆瓣6.6,不高不低,但意外的是,被骂的最多的,不是剧,而是周迅。

豆瓣的热评,也从开播前的“求求你们不要给周迅配音”,变成了开播后“周迅的公鸭嗓太难听”、“周迅这脸不要再演这种角色可好.....”

更有意思的是,剧不如意,可前十条热评,一大半都在说周迅。

微博上,脸,声音,声音,脸,它们被横竖看着,反复说着。

就像是一场盛大的围观,人们都举着自己的手指,整齐划一的指摘着周迅的老态。

周迅老了吗?

当然老了,我们已经无法再去奢求四十四岁的周迅,能复制当年大明深宫中那个精灵一般的太平公主。

《如懿传》里还是青樱的如懿,我跟你们一样,夸不出一句好看。

可我知道,这就是周迅。

在开播前我就知道,她就是这样的周迅,从声音到样貌,她已不如前。

但这些对于我来说又似乎没那么重要,真正的重要的东西,依旧在她手里紧紧攥着呢。

什么东西?

如果我说演技你们一定会觉得太过于宽泛。

那我说的细致些,就是她的表演气质:

“演什么都像自己”

我知道你可能又会奇怪,这句话对于演员来说,好像并不是一句好话。

确实。

但周迅是一个例外,她之于这句话,是还得补上后半句的:

“演什么都像自己,却又不失灵气”

这种灵气,《如懿传》里依旧还在。

只要你曾经试图去将周迅入过自己的眼眸,大脑,

你就会发现,青樱的笑,依旧还是当年太平公主的嬉笑,依旧还是牡丹的齿牙春色。

而如懿的哭,依旧还是李米的饮泣吞声,依旧还是太平的两行清泪。

就连声音,也依旧还是间离感极强的念白,这依旧是属于顾晓梦的克制,

当然,与其说如懿还是她们,不如说,她们都是周迅。

她把只属于周迅的灵气,带入每一部戏作,霸道的一以贯之,从没想过改变自己什么。

她不喜欢让角色改变自己,而是更喜欢把自己放进故事里,放到镜头前,然后让一切自然发生。

最典型的,就像那部被影评人称为“周迅秀”的《李米的猜想》,里面那四场教科书级的哭戏。

在曹保平的电影《李米的猜想》中,周迅饰演一个苦苦寻夫的女出租车司机,她将李米的人物状态拿捏得极为到位。

风风火火,絮絮叨叨,神经兮兮。

衬衫工装裤,脸上有雀斑,脖子上挂着家门钥匙和手电筒,一手拿烟一手扶方向盘。

整部戏里周迅看起来很疲惫,或者说李米很疲惫,因为等待是个力气活。

她犹如一只受了伤的小鸟,在城市低空徘徊,遇到撑不下去的时候,只能发狠说一句:

“你他妈怎么不去死啊。”

第一场:被绑匪劫持

李米被王宝强和王砚辉饰演的劫匪绑架。

周迅的情绪变化从大声质问匪徒的心急抓狂,到被匪徒用刀逼迫,害怕的不敢呼救,唯有弄破双手,用自己的血求救的哆嗦心惊。

更要命的是,上面这一段的每一个瞬间,周迅都是眼泛泪花的。

不流下来,更止不住。

却为了表现惊慌,欲哭,但不敢哭。

用王晶的话说,“就凭着一段,不拿影后简直是千古奇冤”

第二场:给方文读信

李米从派出所追方文出来,一路跟到天桥下,边哭边背方文曾写给她的信。

她用哀求的语气触碰对方,希望得到肯定的答复,得不到也没关系。

“如果是我认错了,我跟你说声对不起”

她自顾自的追赶,以至于方文停下,她还在往前走。

李米咬着手指,好像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等待被拯救。

那种寻找方文的信念感,包裹在台词之中,被周迅演绎的淋漓尽致。

直到方文说出那句:“好我告诉你,我就是方文,我现在爱上别人了”

李米转身跑掉,把头埋进方向盘里,躲在出租车上嚎啕大哭。

第三场:方文的录像

方文从天桥掉下摔死后,李米去警察局看录像。

看见方文的脸出现在电视上,方文笑了,李米也笑了。

然后她在方文DV中看见自己的日常,和乘客吵架,阳台上晾衣服,马路上换轮胎,李米又哭了。

先是眼泪无声的掉下来,后再紧咬着嘴唇,试图抑制情绪。

录像结束后,李米盯着屏幕上的雪花,又一次笑了。

是无奈,是怨恨,是解脱。

第四场:最后的自白

最后一场戏出现在影片字幕结束后的彩蛋里,是一段李米的自白,她讲述着和方文恋爱的故事。

这时候李米看起来很幸福,好像回到了高考后那个挂着明晃晃太阳的下午,听方文对她讲:

“遇见你,是我这么大最开心的一件事。”

说着笑着,李米也哭了。她皱着眉头,嘴巴保持微笑,可一双眼睛隐藏不了伤感。

周迅有这样一双眼睛,能够替代嘴巴发声的眼睛。

周迅就是这样一个演员,她将自己完全的投入进每一个角色,很难走出来。

周迅说这种感觉像等飞机。

“像去机场等航班一样,飞机迟迟不来,但又没人通知你航班已经取消了”

《李米的猜想》杀青后,导演带她去兜风。

车驶到方文自杀的那个天桥下,周迅突然崩溃,嚎啕大哭。

1998年,娄烨导演的一部《苏州河》,为周迅拿来了人生中第一个影后。

扎着双马尾,一身红白运动服的牡丹一头扎进苏州河,再跃起,已是开心馆里裹着人鱼表演服的美美。

美美听马达讲述他们俩的爱情故事,不断更新着大腿上那朵牡丹花的贴纸,不自觉地变成了牡丹。

“两个不相识的人坐在了一起,然后呢,然后,当然是爱情。”

或许也是从这部作品开始,“灵气”成了周迅甩不掉的赞美词。

关于“灵气”,在几年前的《人物》杂志专访里,有这么一段高晓松描述周迅在《那时花开》拍摄时的场景。

那一幕电影,夏雨对周迅说,你帮我给我女朋友写信,我腿摔断了,你帮我告诉她。(引用)

夏雨口述一句,周迅就写一句,信写到最后,高晓松让夏雨说一句双关语:“我爱你”。

到底是要写给美国女朋友的,还是说给周迅听的,高晓松说他没告诉演员怎么演。

夏雨说完,周迅完全听懂了。

她在信纸上写,一边写,一边在嘴上说,我,爱,你。

说完一抬眼,定睛看着镜头,一眨不眨。

“当时真的,我在监视器上看这个,那一眼真是直接看到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高晓松说,“不骗你,那一刻我都爱上她了。” (引用)

电影《那时花开》

这或许就是天赋。

一直被外界提起的所谓灵气,不是周迅赋予角色,是她与生俱来,属于周迅本身的天赋。

周迅出生于浙江衢州,父亲是当地电影院的海报画师,从三岁起,周迅就是影院的常客。

1991年,由于拍摄了大量挂历及封面照,谢铁骊导演从一本挂历中发现了周迅,邀请她到北京拍了电影《古墓荒斋》,17岁的周迅开始了演员的道路。

她的第一个角色,是一个“狐狸精”

17年后,34岁的周迅再次出演“狐狸精”,是《画皮》中的妖女小唯。这算得上是周迅最经典的角色之一,一颦一笑,狐生百媚。

用王晶的话说:“绝非玲珑浮凸的身材,能把一个狐狸精演得比任何一个性感女神都性感三倍, 这就叫演技”

十年前,作家柏邦尼问周迅,会想用什么东西形容自己?

周迅想了想说:“玻璃”

透明,坚硬,这确实是周迅最大的特质,也是大家喜欢她的原因。

她有一双能表达情感的眼睛,一颗经历过风霜却依旧纯净的心。

所以我理解现在的周迅,我一点也不担心,演戏对于她来说从来不是任务,她演什么都像自己。

因为周迅已经是任何角色了。

本文作者:旭美影视传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