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砖野史趣闻
文/马永庆
一日在办公室独坐,朋友杨军峰提着一个一尺余见方、厚不足三寸的盒子进来。看他满头是汗,便问:什么东西如此沉重?答曰:秦砖。一块不大不小的砖头能有如此沉重?于是,我就试着提了提,万万没有想到,这砖比同体积的石头都要重,难怪秦砖素有“铅砖”之美称。
把盒子打开仔细观赏,这砖还真有点看头。正方形,边长1.2尺左右,厚度约2.5寸,面上刻有四块两组图案,斜对着的两组图案相同,分别为小方格纹和长条形纹,刻画工整,纹路清晰。整体看上去丰满朴实、雄浑大气。再说它的重量,如不亲自试着掂一掂,没人能够相信有如此之重。反复观赏,很是喜欢。谢过小杨,就把它放在办公室的写字台上:一来可随时观赏;二来权当镇室之宝。
看着这秦砖,不由想到了雄霸天下的秦始皇及褒贬不一的秦文化。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于秦始皇的知晓,多半不是从史书上读的,而是一代代由民间口头传播的。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走马筑边墙”“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焚书坑儒”的故事。在北方一些边远的地方,小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就用“狼来了”来吓唬,如孩子还哭,大人就说“秦始皇来了”,孩子一听,马上就不敢再哭闹了。可见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秦始皇比狼都“凶残”。小时候知道的秦始皇就是残暴的象征。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又进行了一阵子“评法批儒”,从此才知道了秦始皇在历史上的贡献还是蛮大的。尽管这场争论纯属折腾,但至少使我们这一代人对秦始皇的看法有所转变,趋于公正。
回过头来客观地评论,秦时的专政暴虐、残刑酷法,确实在历史上留下了野蛮的骂名,然而正是这种强硬铁血的手腕,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与进步。秦始皇所推行的诸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车同轨”“铁同量”“书同文”,等等变革和创新,史无前例,功勋盖世,利在千秋。如果说现代人修高速公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那么秦始皇当年就派大将蒙恬、长子扶苏“修直道”、“筑边墙”,不正是开了高速公路和国防工程的先河吗?
秦王朝虽是短命而终,但是秦文化、法家思想并没有寿终正寝,它同周文化、儒家思想一样,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崇文德、秦尚武功”。这两种文化,各有长处和不足,而取长补短,从善去弊,应该是我们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
活着的秦始皇有着盖世功勋,死了的秦始皇还为人类留下了巨额财富。世界上可能有为数不少的人是通过秦始皇陵兵马俑而了解西安、知道临潼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第一次访华,第一站选择的就是西安,选择的就是秦始皇兵马俑。巨大的旅游人群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福气、财运,使他们率先摆脱了贫穷。据传20世纪80年代,临潼当地老百姓过年门上贴的对联上联是:翻身不忘毛主席,下联是:致富全靠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就是那当年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第一人。
一块秦砖说了许多,也不知烧制这种秦砖的技术现今还有没有。不过现今偶然也能听到一些“马路消息”,说什么现在的砖头酥得像点心,而点心硬得像砖头。看来秦时烧砖的技术已不复存在了,或过了时不需存在了,否则怎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要不就是少数人的良心大大地坏了。不过,无论如何千万别再有“豆腐渣”工程了,尤其是那些希望学校,否则对不起那逝去千年的秦砖,秦始皇也不会答应!
本文作者:永庆同修课堂(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