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如何看待宋太宗赵光义抢权篡位说的?野史趣闻
康熙帝幼年饱读诗书,而且学习西洋算法,甚至也让儿子们学习西洋算法,这在胤禛晚年的回顾中曾经提及,即胤禛教授幼弟十三阿哥胤祥学习西洋算法的事。
既然康熙帝贯通古今中外,那么他对历史上的一些传说持何立场?特别是像宋太祖与宋太宗之间的皇位传递的一些民间传说,如何看待那些关于篡弑的传说呢?

康熙像
首先,从北宋当时的实际来看,国立长君是非常必要的,甚至也是迫不得已的。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与那些和自己同处武将集团的老兄弟们感情颇深,正是他为人人缘好,这些武将们才在周世宗刚一逝世就迫不及待地拥立他为皇帝,以报周世宗杀戮武将的怨愤,没有年长的国君,如何继续笼络震慑这些武将们呢?
虽然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些资深武将们的忧患,但是后继武将们丛出不穷,屡屡有一些中下级的武将谋反,虽然这都是小菜,但是弹压武将集团始终是大宋王朝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旦失去对武将们的控制,大宋王朝将立即倾颓。
因此,宋太宗赵光义继承皇帝,可以说是整个赵氏家族的共同选择,是择立长君的必然之选,不会存在什么篡弑之类的隐秘传说,这些都是民间附会传言,是无法经得起推敲的,显然都有污蔑谮毁之嫌。

宋太宗赵光义
康熙帝年幼即位,饱尝鳌拜专擅之苦,又有三藩之乱,海禁与平定台湾,西北准格尔部侵扰,西南缅甸砥砺,等等诸事,对于择立长君是深思熟虑的,对于幼子虽然宠爱,但是一旦考虑到国家社稷,必然还是择长而立,所以康熙帝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继承宋太祖之位,是颇为赞同的。也给儿子们起名字用胤字辈,以示对大宋认同和尊重。
其次,虽然说北宋立君择长,仍然是列强环伺,直到后世也未能有效地剪除列强,像辽夏等始终为宋边患,自宋真宗即位,后世的年轻皇帝们对于军事根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王朝逐渐没落。
而西藏等部也未归附,大宋王朝有连年用兵之劳,在宗室中始终难有超群的武将,王朝的运行始终很艰涩滞顿,直至金国崛起,吞灭北宋,南宋继立。

雍正像
考虑到满清实际上就是后金,同样是入主中原,吞灭汉族政权,康熙难道不会有什么忌讳吗?忌讳是有,最大的忌讳无非就是宗室疲弱,不堪将兵,终致王朝衰落,大厦倾颓。
所以,康熙帝十分看重赵匡胤与父亲赵弘殷弟弟赵光义等这样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式的历史传奇,很希望自己的儿孙们也亲孝友爱,能征善战。
综合起来看,康熙帝对于宋朝历史的看法,最为肯定的莫过于择君立长,再就是悬在每个封建王朝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就是宗室亲贵们不堪征战,导致皇朝逐渐衰落,所以康熙帝除了任用自己的哥哥福全为大将军王,也擢用十四子胤禵为大将军王,真心是希望每一辈中都能有能征善战的宗室来匡扶朝廷,保护大清王朝的基业常青。
本文作者:泛史寘(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