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景文化墙 展示中式生活美学的芬芳野史趣闻
八仙过海是一种流传最广的中国民间传说。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后来,人们把这个典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砖雕八仙过海寓意:
八仙与道教许多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采多姿的凡间故事,之后才得道,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截然不同,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而且都有些缺点,例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也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也因此,一般道教寺院都有供奉八仙的地方,或是独立设置八仙宫,而神明庙会也有八仙出现。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之中,相传八仙也会定期赴西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的祝寿题材。民间戏曲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办仙戏”。后来,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砖雕作为一种建筑构件,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信息,展现出独特的时代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的祖先对建筑的美的追求,似乎比我们现代人更加讲究,要求似乎也更高。我想,在古建筑上之所以运用了那么多的砖雕构件,正是体现了“文”与“质”和谐统一的境界。
形式多样的装饰是建筑物的“文”,追求实用功能的框架结构是建筑物的“质”,只有“文”“质”相配,珠联璧合,才能完美和谐,相得益彰。砖雕作为建筑“文”饰之一,以其精美的外在形式和丰富的内在意蕴,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古代传统建筑的艺术美。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园治》一书中说:“历来墙垣,凭匠作雕花鸟仙兽,以为巧制。”可见,砖雕在古代是一门十分重要而精巧的工艺。清代的砖雕艺人被称为“凿花匠人”,将雕花与匠人相提并论,足见砖雕工艺的繁复细腻,精致多样。
本文作者:唐语砖雕厂家(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