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项羽,为何在范增离开后连连战败?刘邦一语道出原因!野史趣闻

2018-11-06 19:33:03

秦末年间,战乱纷起,有不少的军事人才逐渐脱颖而出,而项羽就是其中难得的一位。项羽不同于其他人,他好像天生就是属于战场的,只要有战争,他就十分兴奋,而且总是冲在最前面,身先士卒,所以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也都是卯足了劲,越挫越勇。与此同时,被称为虎狼之师的秦军在巨鹿之战时也败在项羽手下,而此时的项羽威望达到了鼎盛。

项羽是一个有血性的猛人,打仗时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所以他的战术相当简单,只需要往死里冲,靠着一股神力从正面打击敌人,而往往他的这种猛是真的吓倒对方了。他不屑于任何不正当的手段却赢得胜利,如果用了,就是瞧不起他,因此即便是军师还是最在意的朋友,都无法劝动他。他这种霸道的打仗方式,不由得让人深思,若楚汉战争真的让项羽取得胜利,那么他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付同样勇猛的匈奴呢?

项羽的这种性格,可以说缺点多多,很容易让他没有朋友,即便有,也很容易失去。虽然他骁勇善战,却缺乏一定的谋略,所以他只适合做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而无法做帝王。就像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他真正的失误其实就是无法克服自身的性格,从而败给了自己。

拥有这样自负的性格能做到如此地步,也应该庆幸有范增这样的谋士在身边,项羽称之为“亚父”,可见其地位非比寻常。范增虽然70岁才投身于反秦斗争,但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只是在年龄上没有优势而已。鸿门宴的斗争其实就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范增早已看到了刘邦就是项羽夺天下的最大对手,多次进言不能留,但是项羽重义气,不愿意做这种毁自己名声的事情,所以最后才功亏一篑。由此也可以看出范增很有远见,而这种能力并非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只可惜项羽并不懂得珍惜,他中了刘邦的离间计,范增不得不辞别项羽,最后死在了回彭城的路上,一介忠臣就这样陨落了。范增死后,项羽才意识到他的一片苦心和对他的误解,只可惜一切都太迟了。刘邦在彭城之战大败后,重整旗鼓,与项羽相持,军事上渐渐处于优势。最后与项羽达成了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的盟约。

项羽也真是老实,不仅放了俘虏来的刘太公和吕雉等人,更是撤兵东还。可是刘邦哪有那么实在,他怎么可能放弃这个机会呢?于是刘邦背信弃义,带兵追击,最后项羽孤军陷于重围,败至垓下。不久,项羽逃到乌江,却怎么也不肯渡江,最终选择自刎而死。如果范增在的话,也许项羽不会这么早逝。因为他了解刘邦,不是一个甘愿俯首称臣的人。

可以说范增的死对于项羽来说是一项重大损失,所以在范增离开后,一向所向披靡的项羽却连连战败。刘邦称帝后就说过,项羽手下有范增这个人才,但是他却不好好的任用,这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但是话又说回来,天下形势并不会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所以项羽的失败,刘邦的成功,不能归于这一件事,肯定是很多因素累计而形成的。

本文作者:分钟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