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那么多名将,只有他率军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野史趣闻

2018-11-06 16:07:14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战国无疑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历史阶段。在战国时期,既有东方六国八大名将的说法,也有战国后期四大名将的观点。对于秦国之外的武将,鉴于秦国在战国中后期的对外扩张趋势,以上六国名将几乎都和秦国军队交过手。比如廉颇、李牧、吴起、庞涓、项燕、信陵君魏无忌等等。但是,说到攻破秦国函谷关的,战国时期可就只有这一个人。

这个人没有来自三晋,也没有来自楚国,而是齐国的匡章。对于匡章来说,年轻的时候曾是孟子的门生,在齐威王成为齐国的国君后,匡章因为才能出众而被提拔为将领。匡章经历了齐威王、齐宣王、齐闵王三位齐国君主,为齐国霸业的建立里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司马迁吝啬笔墨,没有为匡章列传,但是结合《战国策》等先秦典籍,还是可以窥探匡章传奇的一生。

在匡章的一生中,参与了战国中期的多次大型战役。其中,桑丘之战奠定了匡章在齐国的军事地位。在商鞅变法后,日渐强大的秦国不断东进,在越过三晋之地后,秦惠文王突然派兵进攻齐国。不过,面对骁勇的秦军,匡章以逸待劳,在桑丘地区击溃秦军,迫使秦惠文王自称西藩之臣。紧接着,公元前314年,面对陷入到内乱的燕国,匡章挥军北上,只用了50天就几乎占领了燕国。经过这场战争,虽然燕国实力大为削弱,但是,对于齐国的仇恨,也为之后的乐毅伐齐埋下了伏笔。

在西败秦国,北灭燕国后,匡章还在公元前301年,和魏将公孙喜、韩将暴鸢等率领联军给楚国沉重打击。经过垂沙之战后,楚国不仅主将唐昧战死,还在战败后向齐国表示屈服,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当然,对于匡章的一生,最让后人铭记的,或许就是率军打破秦国的函谷关。对于函谷关,战国时期被韩国占据,伴随着秦国的扩张,函谷关成为秦国东进中原的重要关口。就战国中后期来说,信陵君魏无忌等人曾组织联军攻打秦国,但几乎每一次都被易守难攻的函谷关挡下了。

最后,公元前298年,齐国重臣孟尝君出使秦国,没想到秦昭襄王想软禁自己。当然,孟尝君手下也是奇人异士较多,帮助孟尝君顺利逃回齐国。两年后,匡章率领齐,韩,魏等联军击败巅峰时期的秦国,攻破了秦国的防守大闸函谷关。在此背景下,秦昭襄王只能将之前侵占的土地归还给韩国、魏国等,并向齐国等联军求和。由此,虽然魏国军队也曾对秦国都城造成过威胁,后世刘邦等也曾攻占咸阳,但是就战国时期,匡章无疑是唯一一位攻破秦国函谷关的名将。

文/情怀历史

(漫谈东周列国志:二百七十六)

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本文作者:情怀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