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时报》:蒋介石的历史地位 民进党定?野史趣闻
王振华
转型正义条例通过了,虽然蔡“政府”信誓旦旦没有要改名“去蒋”,但既然有了法律当后盾,等到各种大小选举来临时,这个民进党专享的情绪动员利器,自然不会被放过;大餐小菜陆续上桌,可玩上好一阵子。
然而,历史总是爱跟人们开玩笑。过去,当台湾全力歌颂“民族救星”时,蒋在大陆却是万民唾弃。如今,当台湾“政府”全力“去蒋”,蒋在大陆的地位却冉冉上升。平心而论,像蒋、毛这一级的政治人物,其千秋功罪,都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蒋在大陆主政的20余年,大小战争接连不断,内政外交皆极困顿;合纵连横,补偏救弊,就耗掉了蒋绝大部分的心力;能拿出来做国家建设的,就十分有限了。然而,到了台湾,也是20多年的时间,蒋尽管以“反攻复国”为最高国策,但对台湾真材实料的建设却是一件接一件推出。从三七五减租的土改、美援的有效运用、大型水利、交通建设(如石门水库、横贯公路等)、九年“国教”、加工出口区,以及到县市长与省议员一级的定期选举,(这点其实非常重要,也是蒋对台湾民主的重要贡献。如无此定期选举,党外势力不可能“以战养战”而得到集结与传承。)皆其荦荦大者。
总之,戒严或有过苛之弊,然不掩其保台之功。如今,最能标志蒋施政正面成就的台湾,开始全面否定蒋。历史的讽刺实在无过于此。
蒋在大陆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这是必然的。从中共领导人的讲话看,大陆今后的外交政策,是要“全面恢复二战后所定之国际秩序”,因此,重新检视二战,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而蒋作为二战时期的中国领袖,其历史地位因此而奠定。以“大国崛起”的格局来看,内战的意义可缩小,但对外抗战的意义必须放大。
而在台湾,由于民进党“执政”绩效不佳,选举没有政绩牌,只好再走“情绪动员”的老路。如此,蒋只好再被拉出来充当祭品。蒋在台湾的地位继续走低,也就不难意料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蒋地下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想?而此消彼长的两岸格局,则是我们自己该有所感、有所想了。(作者为大学讲师)
本文作者:海峡新干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