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历史典故:一枚铜钱葬送一位清朝“官二代”仕途,不贪不义财野史趣闻

2018-11-04 16:03:51

咀嚼菜根,品味历史。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澄风,欢迎您的到来!

不贪不义之财,锱铢必有祸端。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一个人,因为小小的一枚铜钱痛失官职,极具警醒意义。

古代中央官学国子监

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比较有背景的国子监学生名字叫范晓杰,放到现在也是个“官二代”,他在学成后被任命到江苏常熟任县尉。俗话说十年寒窗苦,在辛苦学了几年后总算是有所成就久了,范晓杰的心情可以用春风得意来形容。心情急切,日夜兼程赶往赴任,可没想到,此行会让他兴致尽无。

在他到任后,按例上帖前往拜谒上司江苏巡抚。可出乎意料的是,他吃了将近半个月的闭门羹,巡抚大人压根没见他,更令他吃惊的是,下来了自己被“革职”的命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枚铜钱葬送了一位官员的仕途

原来早在他读书期间的一次外出,就决定了他的悲惨遭遇。他在一个书堂里看书,前面有一个人付账时掉落了一枚铜钱,他见状用脚底踩住铜钱,那人离开后他就捡起铜钱纳为己有了。

随后他跟旁边一位老翁攀谈,无意中提起自己父亲在国子监任职,自己也在国子监读书,还提及了自己的名字。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位衣着朴素的老翁就是日后正担任他的上司江苏巡抚汤斌。而将范晓杰革职的正是这位巡抚大人,罪名就定为“贪财”。得知情况后,范是又气又悔啊,恨不当初。

巡抚汤斌画像

因为一枚小小的铜钱也能丢掉乌纱帽,可以说这位官员是很悲催的了。其实,不论钱财多少,利益大小都不能动歪心思,一念起不可收。不义之财,不图不纳!坚持自己的操守,有的时候极为重要,目光长远些,或许就会避免悲剧的发生了。

这正是:

不义之财不可取,锱铢终究亦有祸。

坚持操守免沦陷,目光长远可无虞!

朋友,欢迎关注!

本文作者:史事面面观(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