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之后的对内战争,一地鸡毛野史趣闻
1、清统一战争
1644—166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先胜李自成占据北京,逐一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以及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历经20年,基本统一全国。满清在击败李自成后统一中原已是大势所趋,虽然江南百姓拼死抵抗,但各个抵抗势力内讧严重,加上满清残暴的征服、占领政策,中原终归一统,但反清复明起义不断,并埋下了清末“驱逐鞑虏”的根由。

2、平定三藩之乱
1673—1681年。原投降满清的三个汉族将领吴三桂、尚可喜、狄精忠在统一中原过程中立下大功,被实封为王,占据了云南、广东、福建等地。后康熙皇帝较为仓促的下了撤藩决定,逼迫三藩发动叛乱。吴三桂等虽然打着“兴明讨虏”的旗号,但当时人心已定,吴三桂对前明血债累累,不足以号令复明力量,康熙皇帝以汉族将领为主平灭了三藩叛乱,清王朝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3、收复台湾
自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在郑氏统治下已历三代二十余年,沿用南明年号,成为抗清基地。1683年,康熙皇帝挟平定三藩之余威,派遣施琅先攻澎湖,激战之后占领澎湖,郑氏大势已去投降,台湾得以统一。整个过程轻松愉快,说明台湾一岛如果没有外力介入是无力与中原政权抗衡的。

4、平定准噶尔叛乱
此役从1690年延续到1757年,历时67年,经过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终取得了完全的胜利,新疆、西藏重回中国版图。准噶尔部是前明瓦剌后人,一直活动在蒙古高原西部,满清在入关前就基本解决了蒙古问题,准噶尔部也在顺治年间归附清政府。之后在康熙年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皇俄国的唆使下开始自立,被康熙皇帝派兵击败,噶尔丹败亡;但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位后继续反叛,并在1716年占领了西藏拉萨,被康熙皇帝再次出兵击溃,收复西藏;雍正年间,清兵击败第三任首领噶尔丹策零迫使其投降;乾隆年间,俘虏第四代首领达瓦齐,最后于1757年彻底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
用了9年时间杀了噶尔丹,6年败了策妄阿拉布坦,4年降了噶尔丹策零,10年俘虏了达瓦齐,新疆西藏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是满清统治期间给中国留下的最大遗产。

5、平定天山南路大小和卓叛乱、张格尔叛乱
1757年,新疆回部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叛乱,这兄弟俩是西北回部的伊斯兰教领袖,称为大小和卓。1758—1759年,乾隆皇帝派兵平叛,兄弟俩兵败身死,之后新疆六十多年没有发生大的动乱,中国版图也达到最大。这个和金庸《书剑恩仇录》说的不一样,老先生骗人了,但霍青桐、香香公主让人印象深刻。叛乱过程中,大小和卓军队使用了火枪,后面是不是有老毛子的支持就不确定了。
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在浩罕国(中亚古国,大宛国地,后被沙俄吞并)接受英国资助训练军队,并于嘉庆25年(1820年)开始潜入南疆发动叛乱,借浩罕国之兵入侵,一直捣乱到道光8年(1828年)才被清军抓获送到北京千刀万剐。
古代的恐怖分子和现代的很相似,宗教背景、大国暗地支持、不对称作战、屠杀平民、出卖国家利益妄图自立,只有千刀万剐才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香香公主?
6、大小金川之战
乾隆年间,1747—1776,四川大小金川土司意图称霸地方,清兵平乱;数年后又乱,再次平乱,之后废除大小金川土司制度。这是一场废除少数民族土司制度的重要战争,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军事意义。

7、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白莲教是一个起源于南宋的专业造反团体,元末孕育了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明代被严禁,武装暴动频发;清代继续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反抗清政府,起义不断;解放前仍有流传。1796—1804年,嘉庆皇帝时期,在四川、山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爆发了一次最大的农民起义战争,清军历时9年才得以平定。这次起义给了清王朝一次破坏性的打击,是清王朝强盛到衰亡的分水岭。
天理教是白莲教分支,又称八卦教。1813年(嘉庆18年)在河北、河南起义,偏师混入北京并攻入皇宫。起义仅持续了两个多月,但是在清王朝腹心之地发动,并且攻入了皇宫,对满清统治者心理上的打击尤为严重。

8、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
1851—1864年,洪秀全等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转战南北,定都天京(南京),天下近有其半,逼迫清政府放开了对汉族知识分子和地主阶级势力的束缚,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2年—1868年,活跃在黄河、淮河流域的农民起义队伍——捻军,与太平天国相呼应,阵斩僧格林沁、败曾国藩,最后覆灭于李鸿章手下。
这是白莲教起义之后清政府接受的第二次破坏性打击,满清的统治能力进一步削弱,表面上是同治中兴,但中央集权统治已经基本沦为形式。
以上几次起义虽为农民起义,但和后期义和团一样,除了农民阶级身份之外,无一正确。历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如果没有掌握当时先进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参与,农民起义造成的破坏远大于它的贡献。


9、陕甘回乱
1862—1873年,陕西甘肃回民发生暴乱,从基层农村开始进行宗教灭绝和种族灭绝,非伊斯兰汉族无论老少皆是屠杀对象,2000万汉民死于非命。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左宗棠以杀止杀才平定回乱,可惜罪魁祸首之一白彦虎跑到了俄罗斯。
对此不加评价,对于顽固宗教、民族分裂分子只有采用左宗棠公、王震将军的办法。

10、1895年—1911年,兴中会同盟会革命运动
清末,清政府统治已近崩溃,在孙中山领导下的兴中会同盟会爆发了此起彼伏的武装起义,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五族共和,清王朝覆灭。
胜利来得太突然,革命太不彻底,所以才有了中华民国的崩溃。

其余乾隆靖台湾、白莲教前期起义就不一一列举了。
徘徊在历史的偶然与必然之间,理工男读历史,更多原创内容请点击关注。
本文作者:理工男读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