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之死的背后真凶真的是秦桧吗?或许这是这位宋高宗……野史趣闻

2018-11-04 12:07:14

历史上说秦桧阴谋陷害岳飞,很多人比较认同,毕竟有史料记载当时“挟虏势以要君”甚至还有那流传甚广的各种野史。

也有人说岳飞之死,在于宋高宗赵构。那么站在高宗的个人立场来说,岳飞是不是必须杀?搞明白这个问题也就搞明白了,岳飞之死的背后真凶真的到底是不是秦桧。

我们都知道,皇帝的利益有时跟国家的利益并不一致(其实百姓的利益有时也跟国家不一致),事实上这在历史上也不算是什么稀罕事。

我们知道当时的岳飞算是主战派的标杆,其在民间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甚至有知岳家军而不知禁军的人,世人多传,憾山易,撼岳家军难!要知道岳家军其实是一支由朝廷统一调度的军队,但是现在一个由朝廷统一调度的军队被打上个人标签意味着什么?

谋反?政变?还是?

关键这还不算完,我们都知道岳飞不仅是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词人,比如那首著名的满江红?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里就很有问题了?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这个风雨飘摇中可以说充满不安全感觉的宋庭中,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些词不要说在宋朝,甚至与在后世的某些盛世下,比如乾隆盛世,就很有可能被误认为涉及谋反叛变。

当然如果说上述是假设,那么岳飞口中宣称的,迎还二圣,就是真的有问题了!

天不可有二日,日月不可同辉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能明白,但这恰恰可能是岳飞不明白的问题了。

高宗是怎么继位的,这个问题不用这里在叙述了,有想知道的小伙伴可以自行百度或者参考史书,可以说高宗继位本就是无奈之下的人选,那么如果岳飞真的成功了,并且迎回二圣,高宗会置于何地呢?或者说岳飞根本没想过,但是作为皇帝的高宗不可能没有任何想法。

退位让贤,还是?前面我们也说过了皇帝的利益有时候是和国家的利益相矛盾。作为一个皇帝,除了三皇五帝时期所谓的禅让制度,似乎历史上并没有别的皇帝在不是兵临城下或者是阶下之囚前主动禅让。

或许这里还有人说,这也只能证明高宗有可能针对岳飞,并不一定说不是秦桧私自所谓。

那么我们在说说秦桧,史料记载当时“挟虏势以要君”,说通俗点就是说,秦桧在宋朝相当于是金国的使者。那么秦桧到底拥有这种一个人干掉一个大将的权利吗?

要说岳飞案前,必须要先说说韩世忠案。岳飞案兴于绍兴十一年十月,而在大概半年前的五月,秦桧与赵构首先选择下手的目标是韩世忠。韩世忠案与岳飞案如出一辙——

老韩的部下胡纺出面告发老韩亲信耿著谋反,图谋老韩重新掌兵,张俊、岳飞奉诏调查;

岳飞的部下王俊出面告发岳飞亲信张宪谋反,图谋岳飞重新掌兵,张俊奉诏调查。

韩世忠案最后以老韩自请解职,居西湖诵佛自娱作为终结,可以看出秦桧对于南宋朝廷的掌控还是很有限,甚至说对于高宗的影响很有限。不然同样作为抗金名将的韩世忠不可能幸免。

甚至说金国对于当时南宋的影响已经不大,具体可参考第四次岳飞北伐,这也是岳飞最后一次北伐。金宋两国对持朱仙镇,可能很多人对于这个地名很不熟悉,那么如果再加上开封这个地名呢?是不是就很熟悉了?古时朱仙镇位于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地方。

史料记载,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铁骑(可以理解为古代的特种作战兵种)抵达朱仙镇,双方一次交锋,金军即全军崩溃。兀术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准备渡河北遁。完颜兀术已逃出开封之时,十二道连环金牌班师诏如期而至,“十年之力,废于一旦!”这是属于岳飞的怒吼,迎还二圣似乎也近在咫尺,却终于也是惹怒高宗出手了,但是高宗似乎没料到后续接替的武将如此废柴。

综合上述原因来看,背后谋害岳飞的极有可能属于宋高宗赵构,不然不会再这个节点召回岳飞,当然在小编看来,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迎回二圣,重整山河的问题上,宋高宗和岳飞之间产生了无法修复的本质上的政治矛盾,在一个以皇帝为中心的封建集权制度下,这种问题,是致命的,遍观历史这种情形下的人,不是被秋后算账兔死狗烹,就是斩立决。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本文以同步本人多个自媒体平台账户。

本文作者:戏说正史野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