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为何要狠整李义府,原来背后都是满满的套路(146)野史趣闻
上回说到,在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组织策划下,越来越多的下层官员开始加入到支持武则天上位的行列。
原本一直困扰李治的支持率问题,总算得到了初步解决。
是不是有些奇怪,既然封几个官就能这么立竿见影,李治和武则天早干嘛去了?
请诸位且放宽心,先不用为李治和武则天的智商捉急。
虽说表面看一切似乎有些戏剧化,但如果我们稍微往深处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整件事情远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接下来就让我们试着把从头再把这件事慢慢理顺一下。
所有转机似乎都起源于李义府外放事件。正是这事儿让他在万般无奈之下,最终选择不顾一切地倒向了李治。
然而李义府真的是因为得罪长孙无忌,所以才会被外放吗?答案恐怕真没这么简单。
从长孙无忌在酒桌上拒绝李治那一刻起,他便已经代表贵族势力站到了皇权的对立面。而贵族势力的支持,也是他全部的胜算所在。在这个阶段,李治和长孙无忌两边其实是麻杆打狼——两头怕。
李治因为担心失去朝臣的支持,所以面对贵族集团畏手畏脚,而长孙无忌则担心贵族万一失势,那他基本也就玩完了。
面对这种微妙的局势,长孙无忌选择了抢先出手,占住先机。他开始联合贵族集团,不断排挤自己圈子以外的官员,希望以此来强化贵族在朝中的影响力。
所以类似李义府这种出身寒门、口碑又不怎么好的人,自然首当其冲地成了挨整的对象。所以,得不得罪长孙无忌本身其实并不重要,李义府的身份早就决定了他的命运。
可惜长孙无忌千算万算还是算丢了一件事,那就是一个人在走投无路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像李义府这种除了脸,什么都想要的人,原本不过是根墙头草,哪边好处多就往哪边歪。可万万没想到,长孙无忌这一顿穷追猛打不要紧,直接把他硬生生地逼到了李治的阵营里。
而李治和武则天则后发制人,顺势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通过树立李义府这个先进典型,一举将朝廷中那些受贵族排挤的官僚统统团结到了自己旗下。
要知道,从李治被确立为太子的那天起,他所有的权力都建立在贵族集团的支持上。而贵族支持他的条件,便是要部分地分享他手中的皇权。
废后立武表面看是王皇后和武则天之间的较量,背后却是李治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贵族集团关于权力分配的一次新的博弈。
经过李义府这一闹腾,原本几乎是光杆司令的李治终于在朝堂之上有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而且和那些企图分享皇权的贵族不同,这帮出身寒门,毫无根基,处处受人排挤的官僚们一身功名利禄都来自皇帝陛下。他们想要保住富贵,唯一的选择便只能是唯皇帝马首是瞻。
有了新的支持力量,老实的李治开始一点点撕下了那张他戴了整整二十多年的面具。
好了,是到了摊牌的时候了。拿下王皇后不是目的,扶正武则天也不是目的,拿回本就应该属于我的所有权力,这才是所有一切的终极意义所在。
先前遮遮掩掩的废后议题,就这样无可逆转地被摊到了桌面上。
事情到了这一步,一切再无回旋余地,要么成,要么败。而成败之间,决定的不单单是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这几位当事人的命运,在更深层次上,它直接决定了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能否继续延续,决定了那帮庶族官员的政治前途,更决定了李治本人的权威。
(看脱水完整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飞瓜侃大唐』)
本文作者:侃侃大唐事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