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关系,企业和员工才长久野史趣闻

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一直是职场的热门讨论话题。经常会听到管理者说,现在的员工真的是太难管理呢,尤其是90后出生的年轻人,总感觉沟通起来不在一个频道。可以说,作为管理者,处理不好与员工的关系,这是一种失败。
对于老板而言,考虑的是如何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作为员工,追求的是自己劳动价值的最大化。因此老板或者管理者总是认为,你应该显示出价值我才能给你相应的报酬,而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他们想的是公司给我多大的报酬我才会努力地工作。
同时,我们企业都会面对这样的事实:即使再天真的员工,也不会从一而终认定在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再优秀的企业,也无法避免最优秀的员工流失。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位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呢?如何让企业和员工都能愉快地合作、共同地成长呢?
一般而言,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有以下两种:
一、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其实就是建立的合约基础上的买卖关系。员工劳动付出,企业支付报酬。无论企业再怎么通过企业文化来打动员工,通过家人文化来温暖员工,抑或通过感恩文化来教导员工,其本质都没有改变。
很多的培训大师、咨询大师,大力向传统企业推行家人文化和感恩文化的培训,其实效果只能保证三天。所谓的家人文化,笔者认为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因为企业要发展,就必然要考核,要淘汰,你有见过淘汰自己家人的么?联想集团在2009年就发出“公司不是家”的口号,明确反对公司家庭化。
还有很多企业在内部推出的感恩文化,作为员工对公司要怀感恩之心,感谢公司提供的平台,感谢公司教会员工如何做事和做人。但是,任正非说过一句话:如果员工感恩华为,我相信是华为做错了,那我一定是给他多了。
的确,公司是群体,群体和个体是相互依附的关系。只有群体和个体一起发展,公司才能长久。所以,企业管理不是行善,只有给创造价值的人提供相应的报酬,平等互利,双方建立在对等的关系上。
二、合伙人关系。
这是互联网时代比较流行的一种企业与员工的合作关系。合伙人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合伙人拥有公司并分享公司利润的企业。合伙人为公司主人或股东。其主要特点是:合伙人享有企业经营所得并对经营亏损共同承担责任;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参与经营,也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合伙人的组成规模可大可小。
合伙人关系的优点在于:企业老板、经营者的利益有了合理的分配和保障,包括在对经营者的精神激励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大概从2005年开始,合伙人制度在中国流行起来,刚开始更多的是运用于互联网创业企业、律师事务所等,然后迅速向其他行业扩散。
但是,在现实当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问题:他是不是一个好的合伙人?虽然在向员工灌输,但到底是不是真的合伙人制?合伙人之间的目标是不是真的一致?
其实,公司还要给合伙人一定的工资报酬,联系合伙人和公司的,归根到底还是利益利益分配。只不过,相对于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合伙人关系让员工更有主人翁感,是在公司整体利益的平等分配,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种平等、互惠互利、共损共荣的关系。
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笔者要向大家推荐第三种关系,笔者称为“蜂巢关系”。
蜜蜂酿蜜离不开蜂巢,而蜂巢就是千千万万蜜蜂共同筑就的家。如果我们把蜂巢看做是平台,那么,蜜蜂就是依附平台、创造平台的成员,而蜂巢仅仅是提供一个个小小的巢孔(服务),让蜜蜂在其中酿蜜。
这就是平台和个体的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依附、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平台吸引千千万万的个体,个体为平台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并且,个体是自由的,他可以同时依附多个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是互联互通的商业民主时代,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特点是扁平、高效、开放,轻资产,重关系。世界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在《联盟》一书中,提出在移动互联时代,企业与员工之间应该从商业交易转变为互惠关系,需要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相互投资、共同收益的“结盟”关系。
滴滴打车曾经公开其潮汐战略。据滴滴说,目前,全国有135万活跃司机, 70%的司机每天在用滴滴快的。这意味着每10个司机中,有7个用滴滴快的。而专车司机达到40万,成长速度逼近出租车速度。滴滴公布的“潮汐战略与6大业务线”,在这个战略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无限制延伸了员工的概念。这些司机,他们不是公司的员滴的事业平台上,主要就是吸收容纳这些为我所用的“在线员工”。工,不按出勤情况和绩效拿工资,但是他们的业务来源和收益,更加依靠滴滴。
海尔公司从2010年起就在努力变成一家平台型企业。现在的海尔,没有层级,只有三种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都围着用户转。原来的员工,以前要听从上级指挥,现在要为用户创造价值,必须要变成创业者、创客,这些创客组成小微创业企业,创客和小微主共同创造用户、市场。
2013年年初,海尔的促销员已经跟各地小微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解除海尔集团员工的身份。2014年5月,业务层面,甚至中高层,也与小微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不再是海尔集团在册员工。除了营销人员,研发、模具业务的人员也成立了各种经营体,并转变为小微企业的员工。
海尔的目标是变为一个互联网型企业,在册员工变为在线员工,根据订单来“按单聚散”、自主经营。而服务于用户的也不只是海尔原有员工,可以用平台来聚合社会资源。
这其实就是笔者所概括的“蜂巢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意味着老板不是老板,员工也不再是员工,双方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演变。
如果把职场比喻成婚姻,只有双方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共同经营才会幸福。两者之间虽然不一定天长地久,但也是曾经拥有,曾经拥抱彼此的幸福。
本文作者:朱本珠(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