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临死前让人在他口中放7粒米,得知其意图后,不得不佩服他野史趣闻
诸葛亮临死前让人在他口中放7粒米,得知其意图后,不得不佩服他。
在三国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光靠将军和士兵是完全站不稳脚跟的,特别容易遭到别人的侵略,所以要想在那个乱世好好生存,就必须要有各种人才,这样才能好好的生存。各种人才就包括能征善战的将军,吃苦耐劳的士兵,出谋划策的谋士以及抉择果断的主公。三国最后时期,吴蜀魏三国都形成了这样的体系,其中就以蜀国最为突出。

为什么我们会在这里会提到蜀国呢,因为蜀国文武两个方面都有很多优秀的人。武将就好比被后人称为五虎上将,文官谋士也有诸葛亮,庞统,法正等。蜀国的人才体系比吴魏两国好的太多,这个可以全算是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自从出山以后,对刘备是忠心耿耿,每件事都亲力亲为,靠自己的智谋和感染力为刘备招揽了许多的能臣贤士,也从别的阵营中挖了很多人过来,导致刘备阵营实力大增,最后从一个世人可欺的弱方变成人人忌惮的强国。
当刘备取了益州以后,他让关羽坐镇荆州,自己带着诸葛亮在大后方休养生息,过了几年以后,诸葛亮把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蜀国国力大增,刘备就有点坐不住冷板凳了,他想在自己有生之年统一中国,光复汉朝。可是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去攻打其他两个国家。就在此时,关羽过于傲慢丢失了荆州,自己最后还被吕蒙杀死。刘备一怒之下倾全国之力去攻打吴国,着实把吴国吓得不轻。

可是事情往往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单,就算举全国之力也未必能攻下吴国。刘备在刚开始时,由于士气高昂,确实打了几场胜仗,可毕竟吴国也不是没有人才,最后,刘备中了陆逊的火烧连营之计而惨败,自己也命丧白帝城。

刘备死后蜀国所有的事情就都留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事他都要过目,有时候后主刘禅还要插手阻挠一下诸葛亮。由于诸葛亮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所以就算他对刘禅有许多的不满也只会默默忍受,不会靠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来推翻刘禅的统治。这也是为什么刘备会托孤给诸葛亮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和刘备两个人可谓是惺惺相惜,诸葛亮知道就备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光复汉朝,虽然他的儿子不怎么中用,但是他还是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刘备完成这一梦想。于是在刘备死后他开始六出祁山,攻打魏国。有好几次都打到了魏国家门口了,被刘禅几道圣旨给弄了回来,十分的难受。只要诸葛亮一出蜀国,那些奸臣就开始不断的怂恿刘禅,这也导致诸葛亮错失了好多次可以歼灭魏国的机会。

六出祁山的最后一次,诸葛亮死在了征途当中,当时诸葛亮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很快就要离开人世。他担心在他死后魏国人知道了消息,派大军前来攻打,就吩咐手底下的人在他死后,在他嘴里放七粒米,让他含着。然后让他们和平常一样该干嘛干嘛,不用大张旗鼓的替他办理后事。

手底下的人虽不知丞相为何要做此安排,但还是照做了。而魏国方面,司马懿每晚都夜观天象,但就是没有给部队下达任何进攻或撤退的指示。原来,这嘴里含七粒米也正是诸葛亮替蜀国做的最后一件事,据说古代这些能人义士都知道天上的那颗星对应着那个人,一个人死后,天上对应的他的那颗星星就会消失,如果口中含了7颗米,他所对应的星星就依然亮着。

而司马懿还是有点害怕诸葛亮的,他早已注意到了诸葛亮的星辰暗淡,他想等诸葛亮去世,在下令进攻。就这样,诸葛亮用计骗过魏国,争取到了有利时机,在诸葛亮死后大军悄悄的离开了战场回到了蜀国,蜀国因此避免了一场劫难。只有这样,魏国的人才会继续提高警惕不敢轻举妄动。知道诸葛亮口中含米的意图后,不得不佩服他的足智多谋。
本文作者:历史陈风(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