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为何斗不过唐玄宗?时也命也野史趣闻
唐玄宗先天元年秋八月庚子(公元712年9月9日 ),李隆基即皇帝位,李旦退位太上皇。李旦禅位李隆基当太上皇和李唐初创李渊禅位李世民不可同日而语,李渊是被坑爹儿子逼的,李旦纯属自愿。当时李唐危机四伏,政局波诡云翳,太平公主咄咄逼宫之志蓄势待发,她的亲信嫡系遍布朝野,就在李旦禅位前一天,太平公主向李旦和李隆基发难,让钦天监的人汇报李旦,天上出了彗星,预示除旧革新,帝座不稳,太子李隆基想当天子。这一刀捅的相当狠,当年李建成就在李渊面前这么捅了李世民一刀,李渊顿生杀机,幸亏李世民急中生智想出反咬李建成淫乱后宫这一缓兵之计,才有了第二天凌晨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平公主也想借此让李旦杀掉李隆基。

可惜太平公主千算万算,没算到李旦不是个贪图权力的恋栈之徒。李旦曾经在武则天李显手下多次命悬一线,但都顽强的活了下来,并非等闲之辈,他明白自己能力有限,所以凡事不强求,应天顺命。其实打心眼里他根本不喜欢这个飞扬跋扈的妹妹,因为她和母亲武则天一样都是权力欲极强的女人。可是李旦也不想和妹妹手足相残,再说了凭自己的能力也未必有胜算,可是他非常清醒,于是当太平公主让自己对李隆基下手时,他作出了一个谁都意料不到的决定,就是禅位李隆基。太平公主一看弄巧成拙,极力劝阻李旦这么做。李旦说,当年李显就是因为不听上天警告惨死的,我也曾劝他把皇位传给贤能的儿子,可他不仅不听反而很不高兴,差点吓死宝宝我,好几天没敢吃饭。我怎么能干出劝谏别人自己却不能力行的事呢。我决心已下,你们多说无益。

李隆基听说此事,赶紧入宫跪在地上,叩头请辞,我只不过立了一点小小功劳,您把我立为太子我都怕不能胜任,现在却毫无预兆要把大位传给我,为什么啊。李旦说,大唐的社稷江山能够安稳,我能够当了皇帝,这都是你的功劳。现在帝座有灾,所以我把皇位传给你转祸为福,你还有啥可怀疑的。李隆基坚决不受。李旦说,你要是个孝子的话,何必要等到在我灵柩前即位呢。李隆基哭着出去了。其实李隆基也对自己老爸的意图不清楚,以为老爸是在试探他,毕竟自愿禅让皇位这种事听说过没见过,咋就降临到自己头上来了。赶紧半夜进来看看啥情况,李旦明确跟他交了底,现在大唐有难,我有灾,社稷江山能不能稳固,咱爷俩能不能寿终正寝就全靠你了。你还是把心思放在如何对付你姑姑身上吧。老爸我绝对是诚心让位。

李隆基当了皇帝,太平公主劝李旦,你虽然让位了,但是国家大事还得管,不能就这么撂了挑子。但是李旦私下跟李隆基说,你要以天下大事为重,当然我也不是就这么不管了,当年舜帝传位给大禹,还会亲自巡狩。如果有军国大事,咱爷俩还得商量着办。李隆基答应了。其实这都是表面做给太平公主看的,太平公主眼线遍布朝野,免得让她疑心。然后父子俩分了工。李旦称朕,命令称诰,每隔五天上一次朝。李隆基自称予,命曰敕,每天上朝。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命罢黜要李旦裁决,其余政务归李隆基处理。

其实李旦这一招就把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明朗化了。你们不是互相不服吗,那你们到了走两步的时候了。鹿死谁手就看谁的手艺高了。于是李隆基嫡系、宰相刘幽求和右羽林将军张暐就跟李隆基汇报,咱们手里掌握御林军啊。另三个宰相窦怀贞、崔湜、岑羲都是太平公主的人,日夜为谋不轨。如果咱们不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铁定遭殃。我们已经合计好了,就等您一声令下。如果您犹豫不决,太上皇何以得安!两人把话说到这份上,也就叫图穷匕首见了。李隆基要是不赶紧想辙,就怕你们父子不得好死。没想到张暐这个猪队友不小心把计划泄露了,李隆基大惧,将几人全部流放,身边更加没人了。这跟李世民动手时犹豫不决何其相似。可见无论多么果决勇毅的人都有犹豫不决的时候。

又过一年,李隆基改元开元。此年六月,太平公主与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薛稷、王晋、常元楷、李慈、李钦、李猷、贾膺福、唐晙及奸僧慧范等图谋废掉李隆基,还与宫人元氏谋划在赤箭粉中下毒把李隆基毒死。赤箭粉就是天麻粉,因为根茎赤红如箭杆,故名。有“利腰膝,强精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之作用,说穿了就是补肾的药。李隆基每日清晨会调服一盅赤箭粉补补。李隆基嫡系王琚闻知消息劝谏,箭在弦上,不可不速发。张说从洛阳给李隆基送来一把佩刀,让他当机立断。崔日用也劝李隆基早断。李隆基说,我就怕把我爸吓着。崔日用说,天子之孝在于安四海。若奸人得志,则社稷为墟,你的孝顺体现在哪里呢。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各骑马。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很显然,李隆基的先发制人收到了奇效,更何况太平公主始终只是个公主,想要一朝一夕夺权并非件容易的事。即便当年她的母后武则天夺权称帝,也酝酿了很多年。李隆基果断下手彻底将太平公主党羽一网打尽,太平公主逃入终南山的寺庙里,三日乃出,赐死于家,儿子们也被赐死。只有薛崇简多次因为劝谏太平公主交出权力被母亲鞭挞惩戒,特免死,赐姓李,官爵如故。太平公主被抄家,财货山积,珍物侔于御府,厩牧羊马、田园息钱,收之数年不尽。

当太平公主把头伸进白绢的时候,她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输得如此彻底。
她是武则天的女儿,武则天都说过“吾女类我”,具有类似于武则天的智慧、野心、能力、果断。
由于备受武则天的宠爱,所以在武周一朝,太平公主的地位就已经无与伦比。来俊臣想整她,反而被太平公主联合其他势力给整死。
神龙政变中,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而受封“镇国太平公主”。
唐中宗李显执政期间,韦后和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韦后一党毒死中宗后,韦后妄想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太平公主联合李隆基,一举诛杀韦后党羽,并将李重茂拉下马,拥立自己的哥哥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
如此一来,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显赫。每当朝堂之上需要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唐睿宗都会先问下群臣,有没有与太平公主商量过?然后才会问,有没有与三郎(皇太子李隆基)商量过?
事实上,即便在与李隆基决战的前夕,尽管李隆基已是名义上的天子,但太平公主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不仅李隆基身边存在很多太平公主的耳目,朝堂之上也大多是太平公主的人,7个宰相中,5个拜倒在太平公主的石榴裙下。
而一直以来,姑侄斗法的过程中,太平公主从未落于下风。

宋璟与姚元之作为李隆基的左膀右臂,由于向唐睿宗上奏“将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安置到东都洛阳”,避免太平公主一党威胁到东宫的地位,从而惹怒太平公主,纷纷被贬。
李隆基的政变计划泄露之后,不得已只好丢卒保车,将手下刘幽求和张暐给供出来。
正是因为频频失利,从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将韦后一党铲除,到当上太子,再到登基为帝,他的主要谋臣刘幽求、崔日用、姚崇、宋璟、张说、郭元振等人,接二连三的相继落马,要么被罢免,要么被贬职流放,导致李隆基身边几乎无可用之人。
公元712年,天空一颗彗星划过,太平公主于是用计,指使一个懂天文历法的人向李旦进言:“彗星的出现标志着将要除旧布新,再说位于天市垣内的帝座以及心前星均有变化,所主之事乃是皇太子应当登基即位。”
太平公主此举是想挑拨唐睿宗李旦和李隆基之间的父子关系,因为她不相信李旦真的是如此淡泊名利,在享受了权力之瘾后依然会如此。
奈何,这一次太平公主失算了,李旦还真是这样的一个人,李旦说,“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以避免灾祸,我的决心已定。”——不过李旦依然大权在握,一些重大事件还是由他这个太上皇来决定。

偷鸡不成蚀把米,计谋不行唯有政变。
当决斗进入最后的时期,双方都意识到该是决一死战的时候了。
李隆基一方也已决定好先控制住左右羽林军和左右万骑军,然后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一网打尽。
太平公主一党更觉,想出了两个法子,一个是通过李隆基身边的一个婢女下毒,毒杀李隆基,一个是和李隆基一方想的一样,先是率领羽林军杀入武德殿,也就是李隆基举行朝会、批阅奏章的地方,将李隆基诛杀。
然后,由于几位宰相率卫兵控制帝国的政治中枢。
但人算不如天算,太平公主的政变计划被另一个宰相魏知古全盘获悉,而这个一直保持中立的人突然倒向李隆基,于是一切都是按照李隆基的想法来,太平公主政变失败。

最终,被李隆基赐死。
太平公主为何败给李隆基?只能说,时也命也。不过李隆基诛杀太平公主的时候却为日后唐朝的灭亡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后患,就是宦官得势,李唐从开国起就不用宦官,武则天虽然一介女流,也不用宦官。可李隆基却是靠高力士为首的宦官势力夺取了天下,因此宦官之盛自此始,最终李唐王朝也亡在宦官手里。
本文作者:澳古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