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中华传统“和”文化于现阶段的历史意义野史趣闻

2018-11-02 15:38:22

中华传统的“和”文化也即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时至今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设和谐文化。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我们要正确认识、科学运用我国传统的“和文化”。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这里的“和”,凡指气之相和、阴阳平衡、合二为一、和合、和平、和气、和谐共处等,因其意义基本相近,在此一概简称为“和”。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分”,因此“分”凡指是气之不和、阴阳失衡、一分为二,孤立、对立、分裂、分散、纷争、分割、分隔、不和谐等等的思想和行为。

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所体现的价值就是“和”,“和”是宇宙万物的相处之道、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础、是世间万物兴盛的法则。如果失去“和”,万物将不复存焉。

由此可见,“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中国人的根与魂。也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观。

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经过了数十年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从而付出了牺牲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代价,现在,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和”。

以“和”来指导修复自然生态: “人类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共生关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生活方式”,“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以“和”处理人与人、国与国的关系:“和而不同,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印两个大国要从中印文明中汲取‘和’的养分”;

以“和”来看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与聪明才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当今世界,上演着美国以分裂战略(以下简称“分”)——“分”针对中国“和”的二股力量的冲突,为了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和谐共处和“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美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手段极尽所能地攻击、抹黑、破坏中国形象。

美国是彻头彻尾的分裂势力,从过去以民主和自由之名在世界各地制造纷争、对立、离间,搞乱、搞烂、搞散世界,现在更是不惜撕下面具、赤膊上阵,搞围墙、搞限制、搞分裂,搞贸易战、科技战和限制国与国之间的人才交流……有愈演愈烈之势。

美国“分”对中国“和”,是根本性的战略冲突,不能忽视这种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在继续我们前进步伐的同时,应以此为契机,以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入手,复兴中华文化,大力宣扬 “和”的理念,让世界了解爱好和平、以和为贵、和平合作、天下共和的中国“和文化”是人类的普世价值观,是世界大势。

中国正在用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举措:“一带一路”、“亚投行”、 自贸区、自贸岛的建设如火如荼……来回应美国逆潮流而动的“分”,打出“和”的组合拳。

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领略中国文化,感受中国“和”的善意,更大的开放就是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想了解中国的人、对中国有误解的人、甚至是怀有敌意的人都可以来中国旅游,同时也让我们的国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从小开始认识和了解什么是“和”文化,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什么是中国人的根与魂,让他们生活在“和”的氛围中。

本文作者:古国老兵(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