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是唐朝皇帝中写诗最好的一个,没有之一!野史趣闻

2018-11-02 14:10:38

唐朝是诗的朝代,当时的三教九流社会各界,莫不以能作诗为荣,其中当然也包括皇帝。李唐王朝存在的二百八十余年间,总共有二十三位皇帝,其中有诗歌作品留存到今天的就有十二位: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哲)、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德宗李适、文宗李昂、宣宗李忱、懿宗李凗、昭宗李晔。此外,一般正统史学家将其排斥在李唐皇帝行列之外的武则天,也留下了一些诗歌作品。这些皇帝当中,以太宗李世民和玄宗李隆基的作品最多,在《全唐诗》中分别占了一卷的篇幅。从艺术的角度讲,唐代虽然有那么多皇帝写过诗,却没有一位是出色的诗人。太宗虽然是公认的一代英明君主,文武兼备,在诗歌上显然也下过一些功夫,但是他的作品仍然不免有“女郎诗”之讥。相对而言,这中间诗歌水平最高的一位皇帝,我认为是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唐宣宗李忱早年混迹民间,深知民间疾苦,即位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人称“小太宗”,一度扭转了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是唐朝后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李忱目前存诗六首,严格来说是五首半(其中有一言是联句诗,只能算半首)。他的《百丈山》一诗,写得相当有气势: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

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

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

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他与香严闲禅师合作有一首《瀑布联句》诗,在唐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诗的前两句出自香严闲禅师手,后两句则出自李忱之手。前两句胜在理趣,而后两句胜在气势,是那种只有帝王才有的气势。

唐代诗人中,李忱最喜爱白居易,据说他即位后第一件事就想任命白居易为宰相,可惜就在这时白居易去世了。李忱十分痛心,写下了《吊白居易》一诗,给予诗人很高的评价。

《吊白居易》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以皇帝之尊为一位诗人写悼亡诗,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唐朝皇帝对于诗歌与诗人的重视程度。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皇帝都这样热情洋溢地从事诗歌创作,这样真心实意地尊重诗人,整个社会写诗吟诗自然更是蔚成风气。唐朝之所以成为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那么多繁星璀璨的名家诗人,实在是与唐宣宗李忱这样会写诗的皇帝以及更为数量庞大的普通作者群分不开的。

本文作者:洪都烟客(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