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被俘以后,曾国荃动用了什么酷刑?野史趣闻

2018-11-02 11:34:23

这种说法是坊间传闻,并没有相关史料,哪怕是野史资料作为支撑的,不可信!

【1】

1864年初春,湘军正式合围天京,封锁了所有粮道,并在城外开挖多处隧道,试图穴地攻城。李秀成指挥太平军以构筑月城和横挖暗壕的方法相拒,战况异常惨烈。

6月1日,洪秀全病逝,终年51岁。7月19日午后,湘军攻破天京。李秀成火速赶到天朝宫殿护驾。

他改骑一匹劣马,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于当夜率千余名将士打扮成清军,借着夜色的掩护,护卫幼天王从太平门缺口处突围。

李秀成舍死领头冲锋,在冲到城外后与大队人马走散。天明时分,人困马乏的忠王潜抵城郊方山一破庙中暂避,结果因随身所带财物而暴露身份,于23日被两个奸民缚送清营。

为了泄恨,曾国荃随即下令对李秀成施以酷刑,用刀锥割其臀股,一时血流如注。李秀成'殊不动',泰然自若。

3天后,清军制成一个大木笼,将李秀成囚禁其中。

8月7日傍晚,李秀成被曾国藩处死,时年42岁。

在临刑前,李秀成毫无戚容,谈笑自若,并写有10句绝命诗。

李秀成从被俘到被杀,前后仅有16天。在此期间,他曾历时9天,在囚笼中亲笔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详细叙述了太平天国的兴亡始末。

【2】

8月3日晚,曾国藩垂询赵烈文的意见,表示打算不等朝廷降旨,便将李秀成从速'正法'。赵烈文回答说:

'生擒已十余日,众目共睹,且经中堂录供,当无人复疑,而此贼甚狡,不宜使入都。'两人不谋而合。

8月6日夜,曾国藩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与李秀成照面。

据赵烈文讲,李秀成'有乞恩之意'。

第二天,仍在赶写供词的李秀成写下了'昨夜承老中堂调至驾前讯问,承恩惠示,真报无由'、'昨夜深惠厚情'等语。

第三天,结果墨迹未干,曾国藩就派李鸿裔向李秀成摊牌,表示'国法难逭,不能开脱',并于当天傍晚将李秀成处死。

清廷吩咐将李秀成押解来京的谕旨是8月1日发出的。

而曾国藩却先斩后奏,捏称部将萧孚泗'生擒'李秀成后,乡民为了替他报仇,竟将亲兵王三清捉杀,投尸水中;

又说李秀成被关进囚笼后,松王陈德凤被押到营中,一见李秀成便长跪请安。曾国藩据此解释说:

'臣闻此二端,恶其民心之未去,党羽之尚坚,即决计就地正法。'

他还辩解说,上谕被驿站误投到安庆,等转到南京时,李秀成已被处死。

曾国藩之所以擅杀李秀成,与他内心的担忧有很大关系。他早就认为李秀成'狡诈百端',对他在供词中奉承自己的话并不当真。

曾国藩心里清楚,一旦献俘到京城,他们兄弟二人欺瞒朝廷的一些事情,诸如李秀成被俘和曾国荃洗劫天京中饱私囊的真相,统统都会曝光,难免会落个欺君之罪。

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他都不能留下李秀成这个活口。

本文作者:历史野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