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搜肥时发现公主陵墓,墓中已被搜刮一空,专家万幸壁画还在野史趣闻
在中国古墓发现史上,许多重要的墓穴都是人们无意之间发现的。今天要说的这座公主墓就是一位农民在搜肥的途中无意间发现的,这座公主墓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对于唐朝的历史和具有很高研究价值。

房陵大长公主是唐高祖李渊与一个妃子的孩子,并且深得李渊的宠爱,这才造成了她刁蛮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正是由于李渊的宠爱,也决定了她的墓穴离得父亲的墓穴不会太远——以此表明报答对父亲的感激,去世之后也要常伴左右。

根据房陵大长公主墓的地理位置,专家推测,这个墓穴很可能是献陵的陪葬墓穴之一。在这以前,当地人并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下竟然还有这么一座大的墓穴,而且由于风水的缘故,早在清朝末年,这里就被安置成当地人的墓葬区,直到墓地被发现前,许多人仍然下葬在这里。1975年,大家都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粮食的产量,生产队要求户户积肥,于是在农村就掀起了一波“积肥”潮。正巧有一天,一位农户到这片墓地附近搜肥(搜肥意思是把路边、荒野上的人禽粪便收集起来,背回去做农家肥)。刨地时发现地下有座古墓。

这个墓穴被农民发现以后,这位农民不敢怠慢,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文物局接到通知,就派了文物专家前来实地考察,初步判断是唐朝的墓穴,后来经过工作人员的挖掘和清理,这座完整的尘封了几千年的古墓得已重见天日,后来经过专家们对古墓里面的碑文的阅读,最终断定这座墓是唐朝的房陵公主的墓穴。

据测量人员报告,房陵大长公主墓座北朝南,整座墓一共分为6个部分,水平全长57.8米。其中墓室的构造比较精致,四周都是用青砖铺砌而成,以次来表明墓主的地位,并且在里面还曾布置一些机关,防止有不怀好意的人前来盗墓。

但是,遗憾的的是这些机关并没有阻挡盗墓贼的步伐,在唐朝到现在的几千年纪,这里早已遭多次盗扰,随葬的许多珍贵的东西都已经被盗走,遗留下来的随葬品也都残缺不全。这样一来,当年这位房陵公主的下葬规格就无从考证了。

不幸中的万幸,专家表示,盗墓者还是给后代的子孙留下了一些可以研究的东西——记载墓主身份的墓志和墙上珍贵的壁画,这些东西因为体积太大,无法运出去,盗墓者只好留在这里。这些盗墓者还是有良心的,虽然做了盗窃墓穴的勾搭,但是没有把其他的东西毁坏,也没有将墓志砸碎,墓志是重要文物,这对研究唐朝的皇宫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墓主人的信息也因此得以保全。
本文作者:青史之内(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