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人的后代野史趣闻

2018-11-02 06:40:13

筑路人的后代

斯琴

很幸运走进中铁建“动感地带”,走进新丝绸之路世界经济大通道的建设中。筑路人用青春编织路网,用心血谱曲。桥、隧、路、机场铺满动人的故事。我是奔着故事来的,走进渝怀铁路涪秀二线项目,每天耳濡目染都是故事。我在歌颂一线员工挥汗如雨昼夜奋战的同时又被他们身后默默奉献的亲情感动着,特别是他们的孩子。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一天了,多么辛苦呀……

蓉蓉是我的室友。一回到宿舍,这首歌就从她手机里传出来,女儿嗓音稚嫩,蓉蓉听完,惬意一笑。蓉蓉是“铁二代”,她和丈夫都是筑路人,女儿出生不到半岁她就上了工地,女儿由妈妈和婆婆轮换的带。婆婆家在农村,农忙时节,女儿由母亲带,这首《好妈妈》是母亲给女儿教的,女儿刚学会说话就会唱这首。《好妈妈》像蓉蓉一样伴随着女儿上了幼儿园。

四月底蓉蓉回了一趟家,女儿把歌词改了,改成: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一年了,多么辛苦呀……

蓉蓉说:回去发现女儿长了一大截,学会给大人安排工作。她知道我要回去,安排我去接她。见我高兴得又蹦又跳,拽住我就唱: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了……一位小朋友妈妈看她高兴得样子,冲我笑笑说:你妈妈一年下班一次,你怎么唱劳动一天了?

女儿顿了顿,立马改成:劳动了一年了,多么辛苦呀!说完,蓉蓉收敛笑容。

蓉蓉是实验室的资料员,在她眼里,隧道、大桥、路基是一天一天建成的,女儿是一下子长大的。她没见过女儿牙牙学语、蹒跚学步的样子,没听过女儿生病住院时无助的祈求和撕心裂肺的呼唤。女儿甜美的歌声像掌声一样鼓励蓉蓉努力工作。

没大事,蓉蓉是不会请假的。四月底,母亲有病,婆家爷爷去世,蓉蓉回农村安葬了爷爷,辗转回家伺候母亲,在家呆了十天。有女儿的陪伴,蓉蓉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五一节”。

蓉蓉每次回工地都是等女儿睡着才走,她不是怕女儿哭闹,是硬不下心跟女儿说拜拜,当女儿眨动着小眼睛,挥动小手含糊不清地说拜拜时,蓉蓉早已眼泪奔流。那会女儿还小,不懂离别。这回回去,女儿忽然明白了许多事理,能不闹吗?上了火车,蓉蓉辗转反侧,心团乱得像一团麻,她担心女儿醒了会哭,母亲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到了工地,蓉蓉赶紧打开微信,女儿欢快地唱: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一年了……下面的语音是千叮咛万嘱咐:妈妈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好好上班……

蓉蓉抹着眼角,赶紧回复:谢谢宝贝,你也要听话哦。

女儿只有三岁多一点,尽管她还不懂爸爸妈妈是新丝绸之路的开路先锋,打通世界经济大通道的先驱。蓉蓉所在的渝怀铁路涪秀二线是“一带一路”全国综合铁路枢纽和西南地区综合性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工期紧,任务重,正是撸起袖子大干快上阶段,蓉蓉在家不能久留。在瞻前顾后,愁肠百结中听到女儿的叮嘱,蓉蓉百感交集,女儿太给力了。

女儿似乎很理解筑路人肩负的使命,她表现出鼎力支持的态度。蓉蓉怀着女儿上班,在预产期的前一个月回家。女儿的胎教就是筑路人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女儿对爸爸妈妈的理解是娘胎里带的。出生后,又生活在筑路大家庭里,潜移默化,筑路人的概念在她脑海里应该是清晰的。她乖巧听话,让远在筑路前沿的爸爸妈妈安心工作。

女儿的一连串叮咛,舟车劳顿的蓉蓉顿感释怀。

母亲给蓉蓉说:醒来就问妈妈上班走了?没闹也没哭……

那一夜,蓉蓉睡得很踏实。第二天,一头扎进资料堆里。连日加班,猛一抬头,发现“六 一”儿童节就在眼前,她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最近气候干燥,忽冷忽热的,孩子染上感冒,嗓子长了疱疹住了几天院,现在好多了。

女儿胆小,害怕扎针,扎针时一哭,那疱疹不是更“嚣张”吗?怪不得这阵子没听到女儿的歌声。蓉蓉心被揪得生疼,她赶紧用礼物安慰女儿:宝贝,“六一”妈妈给你买漂亮裙子、买火龙果……你喜欢吗?

蓉蓉唯独不敢问:宝贝你想要什么?生怕女儿说:我啥都不要,就要妈妈陪我过节。

如果女儿提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过分,按照礼尚往来,女儿陪蓉蓉过“五一节”,蓉蓉不应该陪女儿过“六一”吗?况且今年,六一儿童节适逢端午节小长假,各行各业的大人们都能陪孩子过“六一”,可蓉蓉是邻近营业线施工的筑路人,力保营业线一天过往48对列车平安运行,不能陪女儿过节……

当人们为珠港澳大桥的建造师点赞,为巴基斯坦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喝彩,为通向欧洲的高铁设计者拍手叫好时,有没有想过为筑路人的孩子们竖起大拇指?虽然他们不是直接参建者,但他们是直接的奉献者,他们把父母抚养自己时间、精力全部奉献给铁路建设。将来,假如我能著一本讴歌筑路人的书,我一定将筑路人的孩子载入书中。

本文作者:自媒体人高建华(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