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死后,皇后问父亲:我该怎么办?父亲回信后她绝食而死野史趣闻
同治是清朝历史上存在感比较低的一位皇帝,他在位13年,19岁因天花(也有人说梅毒)驾崩,而他宠爱的皇后阿鲁特氏也在他死后不足百天便绝食而亡。

阿鲁特氏,出生北京,蒙古正蓝旗人,她是顾命八大臣端华的外孙女。作为慈禧死对头的子孙,阿鲁特氏从进宫起便注定了她只能站在慈禧的对立面,也注定了她可预见的悲剧命运。
满清有规定,无论男孩女孩,适婚年龄都在13-17岁,最晚不超过17岁。而对于清朝皇室来说,皇帝大婚意味着要开始亲政。17岁的同治皇帝还未婚娶的原因,也是因为慈禧不愿放权退居二线。

如今儿子已成人,她不得不在同治十一年开放选秀,阿鲁特氏就是那年进的宫。当时,慈安太后看中了作为姑表外甥女的阿鲁特氏,而慈禧反感她的身份因此更青睐户部官员的女儿富察氏。因两宫太后持不同意见,最后她们让同治皇帝作选择。原以为儿子会跟自己一条心,没想到他却看上了长相更秀气的阿鲁特氏,于是阿鲁特氏成了皇后,此时慈禧的不满已初现端倪。
婚后,夫妻俩十分恩爱,与严厉强势的母后慈禧相比,同治皇帝很喜欢阿鲁特氏的温柔和善解人意,因此有意无意地冷落了其他妃子,经常跟阿鲁特氏腻在一起。而这些,都被慈禧看在眼里,她不希望阿鲁特氏成为专宠,因此经常训诫同治,要雨露均沾,才是平衡后宫之道,不该日日宿在皇后处等等。同治皇帝对慈禧染指朝政已十分不满,现在她还要对自己的闺房之事指指点点,让同治很反感。他表面顺从慈禧,实际上依旧宠爱阿鲁特氏。

见儿子对自己的建议置若罔闻,慈禧对阿鲁特氏更加憎恶。在阿鲁特氏给自己请安时,慈禧不给她好脸色看,还处处刁难嘲讽她,让她经常在嫔妃宫眷面前难堪。而生性胆小的阿鲁特氏迫于慈禧的淫威,渐渐地疏远同治皇帝,还几次让他吃了闭门羹。
同治皇帝十分气愤,他索性不宠幸任何嫔妃,每晚宿在乾清宫。后来,在大臣儿子的引导下,他频繁地出宫猎艳,终日流连于风月场所,最后在19岁那年不治而亡。

按照规定,同治死后阿鲁特氏应成为太后,辅佐下一任君王。但阿鲁特氏并没有为同治诞下子嗣,而慈禧更不会让这个眼中钉代替自己坐在垂帘听政的位置上。她扶持自己妹妹的儿子,年仅4岁的光绪登基。自己与慈安成太皇太后继续辅佐幼主,垂帘听政。
从太后变皇嫂,阿鲁特氏的处境十分尴尬,她曾是身份尊贵的皇后,现在在别人眼里只是个仰人鼻息的遗孀。茫然苦闷的她不得不给父亲崇绮去信,希望父亲能给自己指条明路。而慈禧早已对崇绮透露过,希望阿鲁特氏随先帝而去。于是,无奈的父亲只能给女儿回信:皇后圣明。

聪明的阿鲁特氏一下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与其苟活,还不如随皇帝而去,至少能保住自己的颜面。于是,她绝食了六天,最后死在了自己宫里,年仅21岁。
纵使她是权臣的女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受千万人的尊崇。可她依旧夹在慈禧与慈安太后中间,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只要有慈禧在,就永远轮不到她唱主角,从踏入皇城那一刻起,她就注定成为专制皇权下的牺牲品。
本文作者:拾遗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