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手下有哪些大将 刘邦手下大将的结局野史趣闻

2018-11-01 20:35:23

刘邦是汉朝的开朝皇帝,出身农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刘邦少时不爱劳动,长辈都觉得他胸无志向,难成大事,但刘邦我行我素,并不在意他人言语。刘邦曾为张耳门客,返乡后做了沛县泗水的亭长,娶了吕公之女吕雉为妻。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刘邦奉县令命去召集沛县流亡在外的人,但县令却出尔反尔,于是刘邦鼓动城中百姓杀了县令,事后被推举为沛公,领导民众起义,不久后投奔了西楚霸王项羽的叔叔项梁。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军霸上,迫使秦王子婴投降,但刘邦并未杀子婴,而是将他交给随行官吏看管。项羽打败章邯后也直奔关中,设下鸿门宴想要杀死刘邦,但由于项羽的犹豫及刘邦的冷静加上张良等人的力保,最终没有成功。鸿门宴后,项羽带兵直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并放火烧了阿房宫,刘邦被分封为汉王。

而后进入了楚汉之争,刘邦期初频频败北,后来他注重纳谏,发挥其下属的才能,又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势力,终于逆转局势,将项羽逼入绝境,四面楚歌,迫使项羽逃到乌江边,项羽不肯过江,遂自刎在江边。项羽死后,刘邦一统天下,登帝位,定都长安,建立了汉朝。刘邦登基后,杀了韩信等异姓诸侯王,分封同姓诸侯王,并设立了典章制度,使残破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封建统治的秩序也逐渐稳定。可以说,刘邦对中国的汉文化有着非常卓越的贡献。

公元前195年,刘邦出兵征伐英布,中了流矢后卧病不起,同年去世。刘邦一直到死,心底里都有游侠情结,他不好意思杀韩信,虽然他很想杀;不好意思杀彭越,虽然他很想杀――还好,这两件事,他老婆帮他办了――他不好意思杀英布,最后不杀不行。游侠的刘邦,一直在向帝王的刘邦艰难转换。

读过《史记》的人,大概都会注意到两个人的命运。一个是项伯,作为楚国的高官,左尹,也就是最高法院院长,他屡次“出卖”项羽,帮助刘邦一步步走上皇帝的宝座。另一个是丁公,身为楚国的将军,在彭城之战中担负了追击刘邦的使命,却因为刘邦一句英雄不该刁难英雄的说辞,马上鸣金收兵,目送刘邦仓皇逃脱。但他们的结局不一样,刘邦做了皇帝,前者被赐姓刘,封为射阳侯;后者却被扒光衣服,拖到军营游行了一圈,继而像猪一样杀掉了,理由是“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同样是叛徒,怎么命运相差这么大呢?我以前总感到疑惑,忽而有一天,躺在床上半梦半醒,竟似乎有点想通了:哦,大概这和刘邦心中的游侠情结有关。

众所周知,刘邦是农民出身,却不喜欢种庄稼,而又想吃香喝辣,在当时,则还有一条路,时髦的称呼是当游侠;贬低的称呼是,做流氓,在道上混。也许真实的刘邦,全是也满是刺青的,可惜从不见影视剧里这么表现。

游侠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对朋友一定要比对亲人好。写《汉纪》的荀悦在悟到这点后,曾经跳脚大骂游侠“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导致世风败坏,把正人君子们累得要死。

其实这有什么可骂的呢?想吃香喝辣,不做游侠怎么办?做了游侠,不把朋友排在第一位怎么办?朋友能帮你打架,帮你收保护费,甚至拥戴你为老大,而亲人大多做不到。中国的俗语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而游侠之所冠名“游”,偏偏又是从不落屋的,人家大丈夫以四海为家,行侠仗义,自然百分百靠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目的就是希望朋友为自己两肋插刀,否则怎么混?

而项伯就有着显著的游侠性格,早年他杀了人,被政府通缉,只好到处流窜,幸亏张良救了他,这些恩情他不能忘。于是当项羽要进攻刘邦的时候,他深夜冒着腊月的寒风,跑了几十里,来到刘邦的军营,劝张良跟自己逃命:“赶紧跟我走,不要陪刘邦一起送死。”额头上汗津津的,似乎不在冬天。这样有恩必报的行径,是混江湖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否则以后谁带你玩?混江湖不是搞政治,不靠权谋,靠的是热血和道德形象。相反,玩帝王之术,可以不要道德,不讲信义,怎么歹毒怎么来。

然而,张良坚决不肯独自逃亡,他请求项伯救救刘邦,否则,他宁愿跟刘邦一起死。这当然也感动了项伯。游侠的道德准则,就是自己不吃,也要给朋友吃;自己去死,也要让朋友活。张良这个举动,当然戳中了项伯的道德G点,他想都不想,就决定施救。在他脑中,肯定都没想过背叛项羽的问题:这怎么叫背叛?我们的道德准则就是这样的。你死我活?不,大家都是举义兵,都是为了灭秦,都是阶级兄弟,不存在根本矛盾。

于是项羽就这样一步步走到了末路,他遵循贵族准则,亲亲尊尊,对亲人好,对岳父好,甚至对普通士兵好,但就是对朋友不太好(或者说没有朋友,只有上下级),他重的是家国,而不是朋友。他不知道,时代变了,现在要靠朋友打天下。刘邦,当然对项伯又佩服又感激,项伯是个真正的游侠,有古之风烈。

而丁公呢?做为项羽的将军,他和刘邦无杯酒之欢,算不上朋友;两军相遇,本该敬业,把刘邦捉了回去。可是刘邦一句“两贤岂相厄哉”的马屁,就让丁公飘飘然。刘邦虽然占了便宜,心底肯定会疑惑的:这算什么?素无恩义,谈不上报恩,凭什么放我?况且游侠的道德准则还有“不矜其能,羞伐其德”,救人之后,“终身不见也”,可是这丁公竟然主动上门,自吹功劳,要求赏赐,这算游侠吗?完全是一无赖混混嘛!当然要拿他开刀。开刀的理由,当然不好拿《游侠的道德准则》说事,现在是帝王,要以帝王的标准,那么“不忠”就是最充分的理由,丁公临死,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和项伯的功劳一样,待遇却天差地别。

刘邦一直到死,心底里都有游侠情结,他不好意思杀韩信,虽然他很想杀;不好意思杀彭越,虽然他很想杀――还好,这两件事,他老婆帮他办了――他不好意思杀英布,最后不杀不行。游侠的刘邦,一直在向帝王的刘邦艰难转换。

游侠貌似和专制体制作对,而一旦夺取了政权,他们就天然站到了专制政权的一面,因为在江湖上混是为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无法无天,当帝王也是,他们有极基本的共同点。

所以刘邦曾经为项羽的死而痛哭,也未必是作秀。

本文作者:历史有点意思(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