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还是老的辣——《邪不压正》观后野史趣闻

2018-11-01 17:06:48

看姜文的电影是需要提前做功课的。

不过不做也有不做的好处,就是看完电影再看解读的时候,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姜文曾直言不讳地说:“拍部好看的电影算个事儿吗?把电影卖得挣钱了算个事儿吗?都不算!”

因此他从来不会“跪着把电影拍完”。

这也是爱他的人极爱他的原因。

姜文认为拍电影是男人最奢侈的事。就像对于很多男人来说,想要至死做个少年一样难。

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邪不压正》是为九岁的儿子拍的。


因为,少年没有杂质。

(一)关于复仇

复仇是燃点,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面上的主线。

子弹爆头,刀削脑袋,血脉冲天,烈火烧身。一如昆汀的暴力美学。画面有多血腥,仇恨就有多强烈。

朴赞郁在《复仇三部曲》里说,最终能够化解仇恨的,是宽恕。

比如关巧云说,她的仇家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旁边还站着一个小女孩。

不管是老人的孱弱,还是女孩让她想起当年的自己,压在心中多年的仇恨,竟可以在瞬间转化为不忍。

“天赐大恨,是个好苗子。”但在李天然身上,姜文又以极端残酷的格调告诉我们,有些仇恨,是不可化解的。

还有,当复仇真正来临的那一刻,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痛快和决绝。

李天然的“怕”,不仅是因为恐惧。渴望而逃避,不管是杀,还是不杀,应该都是非常痛苦的吧。

这,应该才是很姜文的表达。

(二)关于真假

“我没有杀师父,你记错了,师弟。”“我在想,当年如果师父答应你那块地用来种鸦片,你还会杀师父吗?”“那我当然不杀了。”

杀人的人变成了百姓赞扬的英雄,给师父立了雕塑,年年祭拜。

没杀人的人变成了人人唾弃的对象,像狗一样跪在师父的雕塑面前,十余载。

什么是真实的?

我们眼前的世界?

我们该相信谁?

文字还是历史?

《一九八四》里说,一切都消失在迷雾之中了,过去给抹掉了,而抹掉本身又被遗忘了,谎言便变成了真话。

这,应该才是很姜文的质疑。

(三)关于欲念

许晴扮演的唐凤仪是欲。欲到极致。

周韵扮演的关巧红是念。念念不忘。

“屋顶下”是欲,装满了俗世间的贪婪、谎言与背叛。“屋顶上”是念,装满了红尘外的纯洁、超脱与浪漫。


有人说,“念,不是玉女的纯情,也不是肉体的情欲。好的念,是既满足肉欲、又指向更高精神的引路人。”

欲就是欲,而念,包含了欲,又比欲持久。

关巧红就像俗世生活中的一个“特例”。她的瘸,是因为要矫正小脚,她有反叛精神。她的话,能够直面内心抚慰灵魂,她有治愈能力。她的美,是一种历经磨难后依然保留的纯净,她有让人向往的力量。


而李天然,关巧红眼前的这个少年,他用一辆破自行车就能踩出希望,为了给好酒配个菜就能披挂上阵。

这,应该才是姜文眼中的少年。

(四)关于善恶

“一个写日记的人能可靠吗,正经人谁写日记啊?……谁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啊,日记这玩意本来就不是给外人看的,要是给外人看了,就俩字:下贱!”

人世间就像日记的真真假假,善恶难分。

嘴上要抗日的人,最后觉醒了。心里想抗日的人,最后投日堕落了。真正在抗日的人,最后牺牲最大。

蓝青峰是坏人吗?

是。所有人都是他眼中的一颗棋子,为了目标他不择手段。他布的局,可以长达二十年,可以让人生,让人死。

蓝青峰是坏人吗?

不是。他忠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任何杂念都不会违背他的初心。他的儿子可以为抗日牺牲,他可以满嘴含血的送走“指望他抗日”的张将军。

英雄,也许也会泯灭人性。那英雄,是不是就可以泯灭人性?

善恶本为一体,皆出自尔心。如天地混沌,如日月轮回。

这,应该才是姜文饰演这一角色的魅力。

本文作者:祥达集团(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