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门关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它的影响永远不会消失野史趣闻

2018-11-01 16:39:43

​我们这一代的成长过程中,玉门关,一个小小的地理名词作为诗歌意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脍炙人口,从小读诗如雷贯耳。那么,历史上的玉门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说起玉门关大家一定会想起唐朝王之涣脍炙人口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曾是汉代最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汉代最早设置的玉门关应在今嘉峪关市石关峡,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战略的需要,“玉门关遂西迁敦煌西北一带,石关峡原址改置为玉石障。
​大约在汉武帝太初三四年(公元前102--公元前101年),玉门关进行了一次一次西迁。关于这次西迁的缘由,西北师大教授、博导李并成认为,主要是随着武帝西方战略的需要。学术界对于小方盘城附近存在“玉门关”没有争议,(自1907年,斯坦因在此发现的汉代简牍,多标“玉门”,学术界一致认可;且有“阳关居玉门之南,故曰阳关”等史料作证)而主要的争议集中在到底小方盘城就是汉代玉门关,还是小方盘城为玉门都尉府、关口在他处?故址在今甘肃西北小方盘城。
​甘肃小方盘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城西面的地形十分复杂,沟壑纵横,杂草丛生。每当严热的夏天到来时,运货的商队经过此处更是艰难,白天烈日当空且没有水源,人、畜经常会中暑晕倒。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白天躲到阴凉的地方休息,等到傍晚的时候暑气渐消了,人们再继续赶路。可是这样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夜晚赶路没有了炎热的侵袭,黑暗却又成了“拦路虎”。人们在黑暗中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地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因此,这个令人挠头的地方一直被叫做“马迷途”。岁月沧桑,春秋代序,玉门关,这座曾是汉代重要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的雄伟关城,早已隐没在大漠黄沙之中,如今,只留下些许遗迹供人参观凭吊。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玉门关曾是汉代最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汉代最早设置的玉门关应在今嘉峪关市石关峡,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战略的需要,“玉门关遂西迁敦煌西北一带,石关峡原址改置为玉石障。大约在汉武帝太初三四年(公元前102--公元前101年),玉门关进行了一次一次西迁。关于这次西迁的缘由,西北师大教授、博导李并成认为,主要是随着武帝西方战略的需要。
​甘肃小方盘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但城西面的地形十分复杂,沟壑纵横,杂草丛生。每当严热的夏天到来时,运货的商队经过此处更是艰难,白天烈日当空且没有水源,人、畜经常会中暑晕倒。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白天躲到阴凉的地方休息,等到傍晚的时候暑气渐消了,人们再继续赶路。可是这样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夜晚赶路没有了炎热的侵袭,黑暗却又成了“拦路虎”。人们在黑暗中辨不清方向,就连经常往返于此地的老马也会晕头转向,难以识途。因此,这个令人挠头的地方一直被叫做“马迷途”。岁月沧桑,春秋代序,玉门关,这座曾是汉代重要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的雄伟关城,早已隐没在大漠黄沙之中,如今,只留下些许遗迹供人参观凭吊。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文作者:妖呀妖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