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参在药房,外国人参在厨房!野史趣闻

2018-11-01 16:36:23

提到人参,你会想到什么?

化人成精的神仙传说,

武侠小说里的续命仙汤,

还是中医柜台动辄上万的贵重珍藏?

中国人对人参的药用历史超过2000年。历朝历代都赋予人参特殊的文化内涵:在汉代,“下有人参上有紫气”被认为是吉祥的象征;文化发达的唐、宋,人参被看作富贵象征,成为士大夫和文人互赠礼物的首选,甚至成为时尚饮品;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起,人参更被认定从小儿咳嗽到妇女生产,包治百病的灵药。

战国时期的扁鹊就已经掌握了人参的药性和疗效,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称人参为药中上品,汉代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了21个使用人参的方剂。

在唐代,人参不仅仅是药品,还是一种时尚饮品。当时士大夫和文人们以人参作为礼品赠送友人,诗人皮日休还作诗一首,名为《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宋人继承了唐人的这一爱好,亦将人参当作表情达意的佳品,不同的是,苏轼将人参视同大枣一类的干果,王安石也没有把人参当作药材,王安石病喘,时人认为非人参不治;好友赠王安石人参。

明、清之际,人参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当时人们用药首选。

明末清初甚至出现了人参崇拜,以至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许多情节的发展都跟人参有关。《红楼梦》里说,贾府中平日就备有人参,为凤姐亲自掌管。《红楼梦》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还记载了一味“独参汤”可治元气大亏、阳气尽脱的危症。

清朝嘉庆年间,权臣和珅被治罪抄家。他家中有金库、银库、绸缎库、珠宝库、瓷器库、古玩库,同时还有一人参库,储藏上等人参六百余斤。

卫生部2012年(8月29日)第1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现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 随着卫生部一纸公告,人参正式走出药材、保健品专柜,与枸杞、桂圆、红枣等一样,变成超市里的新食品。值得注意的是,卫生部认定的食用人参为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食用部位为根及根茎,食用量为每天不大于3克(干品),折算成鲜品即10克左右。

与同样药食同源的枸杞、桂圆、红枣不同,人参走上舌尖之所以震撼人心,和它长久以来被看作名贵药材,让人心存“敬畏”有很大关系。

卫生部出台新规前,在饭馆点盅“人参炖鸡”,其实是违规的。凡以人参为原料的制品不能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使得人参食品几近消失。在国外,人参是可作为食品应用的。韩国人参食品占整个产业链90%以上,中国人参产业利润80%以上靠原料销售。

(韩国人参种植)

这也造成在很长时间里,我国人参都处于高产量、低产值、无品牌的局面。单吉林人参产量,就占据中国85%和世界60%。吉林省人参年出口量约是韩国的20倍,出口创汇额仅为韩国的1/20。

我们的人参在药房,外国的人参在厨房,市场销售自然区别很大。人参获得食物这一新身份,但真正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跳到你我的舌尖,是人参业的机遇,也是挑战。

尽管民间一直将人参以泡酒、煮粥、煲汤等形式食用,但官方却谨慎许多。上世纪60年代,在医院开人参必须要经过主任医师亲自开处方才能拿到人参,原因在于人参这味药,药效非常大,老百姓根本无法自己把握药量。2002年,卫生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人参被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中,被局限于药品和保健品范围,凡是以人参为原料的制品不能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

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人参的安全问题,长期以来的研究结果证明科学服用人参是安全的。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早已把人参作为食品应用。2009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第32届大会审议通过了《人参食品》国际标准,规定人工种植人参可用于食品。

2011年,卫生部会同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等部门组织多学科专家开展了人工种植人参的相关论证工作,组织医学、中药、农业、食品等方面专家对人工种植人参的安全性、活性及营养成分、不适宜人群等方面进行审核,认为健康人群按照食用限量食用人工种植人参是安全的。因此,批准人参作为新资源食品。

专家介绍,我国食用人参的历史悠久,使用方法也很多,可以直接服用,可以单方服用,也可以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但不论哪种方法,都要掌握一个原则:科学服用。作为食品或保健食品应用,最为安全有效的服用量为成人每天服用人参不超过3克,鲜人参不超过10克,且坚持周期性长期服用效果最佳。但也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服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口干舌燥等现象,可暂停2-7天后,再继续服用。

让人参从药房走到厨房

让食用人参成为最平常的事情

这是我们能为人参做的最重要的事

本文作者:吉林参爱(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