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民国四公子之一 大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烟云过眼野史趣闻
某电商的大促,终于行动起来,血拼一通,购买了大量的平时想买,但总觉得太贵的书籍。
今日,开始看张伯驹先生的《烟云过眼》 。 刚看完此书张伯驹先生女儿张传綵为其父撰写的序,忽然间便泪流满面,心中充满了浓浓的感动。 张伯驹先生出生贵胄门第,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并列为民国四公子,是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的旷世奇才。
纵观张伯驹先生一生,无论顺境逆境,无论经历怎样的坎坷,他对收藏的挚爱情怀始终未曾改变过。他的一生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却把更多的藏品和感动留给我们。自省自己,却发现每天都在为了房贷,为了生活而蹉跎了岁月。
今天,让笔者开启缅怀真正的收藏界大师之门,借以自勉,莫要再为了眼前的“利”字,而坏了收藏的初衷——保护文物,让文化和文明更好的传承!
张伯驹(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原名张家骐,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汉族,河南项城人[1] 。中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2] 。
曾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3]
主要著作有《丛碧词》《春游词》《秦游词》《雾中词》《无名词》《续断词》和《氍毹纪梦诗》《氍毹纪梦诗注》《洪宪纪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烟云过眼》张伯驹 著
序
我的父亲张伯驹 作者:张传綵
我的父亲张伯驹,自丛碧,别号好好先生,河南项城人。生于1898年,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过三个朝代,不管怎样的境遇,怎样的坎坷,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挚爱情怀贯穿始终。
父亲年轻时曾在袁世凯的模范团学习,二十岁毕业后,相继在吴佩孚、张作霖部任职,升至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他对军阀混战的局面彻底失望,从此放弃行伍仕途,协助祖父搭理银行,任盐业银行常务董事,投身金融事业。
因家规限制,从小父亲不许我涉足收藏,但是对于戏曲、诗词、书画等文化艺术则默许小孩在旁学习、参与。当年我家还在西城大拐棒胡同(即原属李莲英旧宅)时,每周父母都要请几次客,很多研究美术、京剧、诗词的名家都到我家来。父亲最喜欢古代的十番音乐,不少京剧名家经常和父亲来往,我也耳濡目染,效仿他们的唱腔。母亲喜欢弹琵琶,我喜欢弹古筝。我工作后还在单位演过京剧《起解》,昆区《扫花》。
记得刚解放时我报名参加了文工团,父亲持反对意见。随着年纪的增长方体会到父母对我的爱护。
在收藏上,父亲用功颇深,她喜爱字画,看什么东西都是过目不忘。书架上的书,只要父亲看过,放在哪个架子上、第几行、第几本,父亲都能记住。他从三十岁时开始收藏字画,买字画、艺术品时从不讨价还价。母亲也相信父亲的眼力和水平,只要是书画、文化上的事情,母亲是相当配合父亲的。家里的经济,父亲一点也不过问,钱有与没有,都是母亲在掌握。不过,我家并不是老有钱,没钱时也要去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收藏品大部分都放在银行里,没有放在家中。父亲很重视文物,书中所列部分为宫藏珍品了,对于流失的文物,他想办法凑钱也要把珍贵的文物买回。当年《游春图》流失到琉璃厂的一个老板手上,父亲认为,私人不宜收藏这样珍贵的书画,应归故宫博物院。但当时故宫不予理会,父亲不想让国宝流失海外,最终决定出钱购买。苦于家中钱不够,父亲只好忍痛将大拐棒胡同的房子即李莲英大宅出售,换得二百二十两黄金,加上母亲典卖收拾换来的二十两黄金,才将《游春图》收下。
我的父亲视书画如生命,更甚于生命。1941年春,父亲在上班时遭人绑架,帮匪索价三百万伪币赎金。实际上,帮匪的目的就是要敲诈他收藏的名墨书画。父亲说,要我的命可以,但是我的书画不能动。如此僵持了近八个月,后来母亲四处筹措了四十根金条,才将父亲赎出,书画则一张未动,保存得完好无缺。
在北平解放前,父亲一度要带全家人移民去美国。后来因担心收藏的这些伟大的文化遗产流出境外,又听说共产党有组织有纪律,所以最终选择留下了。1956年,新中国第一次发行公债,文化部动员父亲等文化人士购买公债,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父母商量后决定将一百多件收藏多年的珍贵书画藏品捐献给国家,让大众共享文化珍品。其中,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世界最早的一幅山水画,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则是国内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件名人墨迹,这些都尤为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灿烂辉煌。如今,《平复帖》和《游春图》等父母捐献的书画已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以上为张伯驹女儿张传綵为《烟云过眼》所写序之部分原文,我想没有人能比她公正客观的来评述张伯驹先生了。此文大量引用《烟云过眼》之序,并无任何商业企图,只是想以此表达对张伯驹先生的敬仰之情,愿先生的精神继续感动更多收藏界的各位同仁,让后人能将他痴迷的祖国艺术发扬下去。
古典家具网公众号:cfhot001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古典家具郝增涛(今日头条)
-
Tags:张伯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