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情报泄露事件?野史趣闻
情报工作并不总是007这种惊险万分的行动,大多是普通媒体新闻数据的分析和积累,一些情报泄密往往发生在普通媒体及我们日常生活中。
在这方面我们中国建国以来可以说是有惨痛的教训。以史为鉴就举几个例子。
一,大庆油田泄密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全方位的制裁,石油作为战略资源更是制裁的重点。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一辈石油工人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在黑龙江大同打出了中国最著名的大油田。恰逢建国十周年,于是将大同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并严格保密。
1964年,《中国画报》封面刊出铁人王进喜的照片作为石油工人的代表进行宣传。

在这张照片中,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狗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握着钻机手柄眺望远方,在他身后散布着星星点点的高大井架。
日本当时面临经济危机,急需开拓中国石油市场,恰好中国招标一批开采石油的设备。日本专家根据这一张照片分析出来了中国当时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的地址、产量等绝密信息。
1、根据王进喜的衣着判断,中国只有在极为寒冷的北方才会穿着这样的服装。大致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之间,大概率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2、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进而推断一口油井的产量
3、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在招标中一举中标。

二,一弹三星报纸泄密
1981年9月20日,大陆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人造卫星。这证明中国大陆已经掌握了弹道导弹多弹头分导式的高科技,中国人不但有了核弹,还有的投送核弹的长枪。
在新华社简短的报道之后,全世界的间谍组织都纷纷在中国寻找这一高端机密的蛛丝马迹。
在各国间谍苦寻三天无果的情况下,没想到偶尔从官方广播、街头报纸上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消息。
卫星发射后仅三天,北京一家电台即播出题为《太空奥秘夺桂冠》的广播稿。
次日,北京一家报纸干脆登出《我国第九颗人造卫星》的详细报道,不但全文报导了整个卫星的研制,组装过程。甚至把三颗卫星的图样,在车间实施组装的照片,以及三颗卫星的飞行轨迹,遥测频率等等重要绝密参数,一并公之于众。
就这样,中国第一颗弹道导弹的核心参数被世界各国通通掌握了,而泄密渠道竟然是官方的广播和报纸。

三,金库位置泄密
众所周知,银行金库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经济安全,金库的位置都是绝密。
但是就是在我国的媒体上,竟然把金库位置都堂而皇之的登出来。
1990年8月1日,某省晚报在报道省武警总队先进事迹时,直接将省中国人民银行金库的位置,金库结构,金库特征,金库保卫力量全部公开写进了文章《金库卫士》当中。
当这份报道以欢庆建军节的名义,发到市民手中时,本该绝密的金库,却成为人尽可知的消息。
这一报导直接导致金库报废,经济损失极其惨重。
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保密意识不强,不光是军事上,在经济上造成的惨痛损失更是数不胜数。以史为鉴再给大家举一个经济上泄密的例子。

中国宣纸的制造技法,中国景泰蓝的制造技法,都因为不知保密,被看似恭敬上门拜访的日本人所迷惑,把流传千年而日本人武力都没有夺走的秘方双手奉上。
结果日本人回去后全方位抄袭了过去,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中国的产品在销量、品牌上全方位的碾压,造成了极为惨痛的经济损失。
本文作者:白鹿野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