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小学野史(7)野史趣闻

2018-10-31 21:37:12

 漫漫暑假,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游泳和钓鱼,一到午后,大家就在村里的大水坑里聚会了,我们村的坑大多是连在一起,绕着村子一周,像个护城河,相传解放前我们村是个大寨子,里面住着几个大地主,地主们怕土匪们打劫,挖寨壕,筑寨墙,建寨门,造枪炮,搞得有板有眼.那寨壕就成了现在游泳的水坑,水坑边杨柳吐絮,时有村姑漂洗,凉风习习,让人感觉误入西子湖畔.小兄弟们在水中嬉戏,像一尾尾鱼,大家玩累了,太阳也快落山了,金色的残阳笼罩着大地,我们开始拿出家伙式钓鱼,因为坑里的大鱼不大,没有必要用鱼钩,我们大多用的是透明的罐头瓶,把罐头瓶用绳子栓在木棍上,再往瓶子里下点饵料,然后把瓶子丢到水里,等个四五分钟,把瓶子抬出来,倒霉的小鱼就在里面乱窜了,有时候还能钓到比较大的泥鳅,我们钓鱼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好玩,把鱼养在瓶子里,天天喂它们好吃的饭菜,再写个养鱼日记,说不定老师又要表扬一番.有的孩子钓鱼也用网,把纱窗网做成漏斗型,丢在水里,放上饵料,有时候还放点新鲜的猪粪,能钓到很多鱼,整多了还可以回家缠着老妈把小鱼炸着吃.平时里没事也逮几只麻雀来玩,方法应该都知道:找一块空地撒点麸皮,用根木棍支起个筛子,木棍上系根绳子,远远拉着,等麻雀来吃东西,一拉绳子,麻雀就被罩在筛子下面了.

  太阳一出来,知了很浮躁地叫了起来,这时候逮知了是一找一个准.逮知了需要一个长长的竹竿,竹竿前面越细越好,在兽医门口拴马的铁架子那里找根长长的马鬃,把马鬃绑到竹竿前端,打一个活结,然后顺着知了的叫声,竹竿前端的活结小心翼翼的伸向它的头部,知了会用前爪扒那个用马鬃做的活结,等它两个前爪都伸进活结之内时,用力往下一拉,知了就一声长鸣,成了被捕的猎物,挣扎着扑腾着翅膀也无尽于事.后来上初中有个生物老师给我们讲了另外一种逮知了的办法:根据蝉的趋光性,晚上拿个手电筒,往树上照,然后用力踢树两脚,树上的知了就掉下来了.我试过这种方法还真的管用.

  捉到好玩的东西,就会分给邻家的小妹,小妹是很有爱心,喜欢养小动物,像《射雕》中的包惜弱,我感觉金大侠这个人名起的好,惜弱者,同情弱者也!小妹有六岁多,小仙童般可爱,她养了两只小白兔,用胡萝卜喂兔子时,自己吃一口,给兔子吃一口,非常好玩.

  我们那里有句土话:日西,喂牛,爬蝉,露头.说的就是天快黑了的时候,爬蝉就把洞口扒破,准备找棵树爬上去蜕皮,也就是所谓的金蝉脱壳.这个时候是逮金蝉的好时候,身披金甲的爬蝉耀武扬威从洞穴里爬出,两只前爪像螃蟹的爪子,夹到人的嫩肉还是有点疼的,起初逮金蝉是为了吃,用油一炸,金黄金黄的,肉很嫩,简直是人间美味.乡下人吃的过瘾,城里人就流口水了,不过城里的水泥地是爬不出蝉的,就花钱来收,刚开始是二分钱一个,乡下人瞧不上,很少去卖,后来价钱一路狂飙,涨到了一毛钱一个,乡下人就合计:一晚上闲着没事,逮个几百个就几十块了,还是比较惬意的,比做一天泥水匠还划的来,晚上就没事去逮爬蝉了,最开始是小孩冲锋,后来有些大人们也掺和进来,一时手电筒都涨价了,还有几个老大妈拿蜡烛找爬蝉,林子就那么大,人多了,一个人也就只能逮几十个了,这种扫荡式的逮捕,很少金蝉能逃脱,有人甚至担心会把蝉逮的断种,到时候孙子门都不知道什么是蝉了。我在逮金蝉方面可是个行家,树林里人多,我就到麦秸垛那里,把手电筒关了,听哪里有细微的呼啦呼啦声,然后开灯去找,一找一个准!夜里树林里灯火闪烁,像个舞台,大家不亦乐乎。

  夜里走路可要小心脚下,没准会踩到刺猥什么的,有次晚上下雨,我光着脚丫,只顾顺着灯光看了,突然感觉踩到了一个光溜溜,软绵绵的东西,往下一看:原来是一条胳膊粗细红黑色的蛇,它正举起头向我的腿咬去,我赶紧一闪,躲过了.这种蛇多盘踞在老房子里,以吃老鼠为生,无毒,但此时此景,着实让我心惊肉跳,记得邻居扒老房子时,逮到了几十条这样的花蛇,邻居叔叔把蛇装在瓶子里,扔到了水坑里,我们几个小伙伴把瓶子捞了出来,以为蛇都死了,就把瓶子盖达开,蛇一条一条全爬出来了,我们谁也没有胆量再去捉住,那些蛇都爬到了一个老窑洞里。听说老坟的棺材里有很多这种蛇,却不曾亲见。

斗转星移又一春,我光荣地升到了五年级,五年级是很重要的,就像初三和高三,不过初三和高三面临着择校,小小乡村的五年级考么好还是要到乡一中去的,考的差的乡中还不要,要托熟人给乡中的班主任和校领导买两条老黄皮(老黄皮者,黄盒子装的许昌烟),如果是升高中可没那么简单,相传升入好的高中相当于半只脚迈进了大学,大学的诱惑实在太大了,牛比的高中老是把分数线拉的很高,然后差一分多收一千块,分真是学生的命根呀!好象没有比这个更暴利的,我只记得我上高中那阵,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掏高价进的,假如有一年一千个学生每人多拿5000块,就是1000*5000=5000000,这5000000哪里去了? 莫非是上缴国库?

  还是说说五年级的事吧!开学首件大事当然是缴学费.好像有四十多块吧.对当时的小户人家已经算是大数目了,有些家长磨磨蹭蹭不想拿钱出来,校领导还想了条妙计:前十名缴学费的奖励价值一元的钢笔,十名后五十名前缴学费的奖励一个价值五毛的本本,宣布的当天晚上有钱人家的孩子就把钱拿着跑来缴了,既然少不了,还得东西,老师又要表扬,何乐不为? 而现在,党的政策好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的孩子的学费全免了,时代在发展,国家在富裕.

  五年级是学校最高的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当然是学校里的大哥大,走路姿势都牛比了许多,五年级的班主任是全校最有学问的李川老师,风流倜傥,成熟而雅致,谈吐诙谐幽默,讲历史像讲评书,非常有味道,四年级我就偷听过李川老师讲的历史课,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他讲的一句我认为很经典的话:啪,朝蒋介石的屁股上打一枪.李老师讲课从来不拿课本,口似悬河,出口成章.当时可是大多数同学心中的偶像,数学老师还是少年得志,留着郭富城发型的15老师.因为四年级教的好,升了一级.

  记得每周五下午都要打扫卫生,校长会在学校门口的小黑板上写下:通知今天下午打扫卫生,请各位同学自备工具来学校,当时是没有打扫卫生的工具的,不知道是买不起,还是怕学生破坏.每次打扫卫生都要处理掉很多废纸,都当垃圾扔掉了,有个老师就突发奇想:何不把废纸收集起来卖了,又是一笔收益.这个想法得到校长的大力支持,还腾出一个空教室装东西,让各位老师大肆宣导:同学们啊,要勤工俭学啊,废书废纸不要扔呀,收集起来可以卖钱的.老师还让班里的同学拿来秤,任命专门的同学做统计,谁缴的东西都详细记账,到时候谁的东西多,谁就发的钱就多.

  兄弟伙听了这个消息都很高兴,废纸再也不扔了,都好好收集起来,而且还到处去捡,一时间学校里一片纸屑都没有了,一周后学校卖过一次纸后,象征性地给捡的多的同学发了几个本本,还开大会表扬了一番,后来学校规定:每人每月必须上缴一斤纸,比如玻璃瓶子啊,塑料啊,也都算数.这个规定一出,村里的大街小巷都看不到一片纸了,有的同学为了凑数,为了得到表扬就到铁路上捡,到附近村去捡,当时不知道面子为何物,只知道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是最大的面子.

  一个村民还为此说了一句很牛的话:你们老师不是要纸吗?问问他妈带血的月经带要不要?

  为了捡废品,我和班上学习最好的辉蛋一大中午提个破口袋来到村后面捡,纸没有捡到多少,倒捡了不少玻璃,然后兴冲冲地回去上学,结果下午第二节课都开始了,真是打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当时李川老师大怒:你们是上学的还是来捡废品的?我们无言以对,后来,再也不积极了.

  废品越来越多,那个教室竟然装不下了,里面可谓玲琅满目,什么书啊,本啊,塑料啊,酒瓶啊,破鞋子啊,什么都有,学校让收破烂的老头赶了辆马车来,整整装了两马车,那老头眉飞色舞,那马也高兴地乱弹蹄子,还在教室门口留下两泡硕大的马粪,还带冒烟的.

本文作者:农夫点评(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