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汉宫一枝清荷,顾影自怜,青灯相伴,落得守墓了却此生!野史趣闻
汉成帝本人荒淫成性,最终还死于赵合德的“温柔乡”。而他后宫有一个妃子,却如清荷一般茕茕孑立,在佳丽三千中如鹤立鸡群。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这就是班婕妤的来历,而她的名字现已无从考证。
班婕妤剧照
人生若只如初见
汉成帝在许皇后失宠后,完全倾心于班婕妤,天天粘乎这位集才华、美貌与贤德于一身的女子。初进宫时,封为少使,没多久晋升为婕妤,封号仅次于皇后。他们曾经有过孩子,却不幸早夭了,真是一大遗憾。汉成帝与班婕妤共赏音律,在丝竹声声的旋律中视为知音,亦妻亦友;俩人也曾在一起探讨文学,班婕妤常常能够引经据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开解汉成帝内心的烦闷。
有一次出游,汉成帝邀请班婕妤陪伴在侧,同乘一辆撵车,班婕妤拒绝了,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她的这番话深受皇帝和太后王政君的赏识,称赞:“古有樊姬 ,今有班婕妤。”——樊姬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王后,有德行、有才华。樊姬为阻止楚庄王打猎,玩物丧志而禁食禽兽肉,楚庄王在樊姬的影响下改过自新,兢兢业业操劳国事,最终成为霸主。王政君把班婕妤与樊姬相提并论,自然更加提高了班婕妤在后宫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班婕妤能像樊姬那样影响夫君,辅佐夫君做一个好皇帝。
然而,班婕妤前期虽与皇帝琴瑟和谐,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抛弃的命运。鸿嘉三年,即公元前18年,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相继入宫。汉成帝整天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对班婕妤的宠爱也是一落千丈。
班婕妤剧照
何事秋风悲画扇
赵氏姐妹在汉宫成天与汉成帝饮酒作乐,轻歌曼舞日夜不休。盛宠之下就生就了飞扬跋扈之形,后宫佳丽遭到皇帝冷落无不痛恨赵氏姐妹,而赵氏姐妹为了固宠自然会有所动作铲除阻挡她们的绊脚石。鉴于许皇后和班婕妤在后妃当中地位高,也曾受到皇帝的专宠,自认就成了她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于是,借口“巫蛊”之事唆使汉成帝废掉了许皇后,禁足在昭台宫。班婕妤也遭到了诬陷,却心思坦荡,从容不迫的应对:“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
汉成帝觉得班婕妤说的很有道理,念及往日恩爱又心生怜悯,大手一挥赏赐黄金百斤。而班婕妤非但不为此感到欣喜,相反变得更加忧思重重。因为她知道赵氏姐妹定然不会善罢甘休,而这个昔日的枕边人明显已经不会再费心照顾她、保护她,唯有找好退路才能保全自己,于是她自请去侍奉太后。
我想,班婕妤做出这样的选择大概有三个原因:
第一、班婕妤有着文艺青年的清高,不屑与歌舞出生的赵氏姐妹争宠;
第二、班婕妤对皇帝已经失望至极,自己此时就像是秋后的团扇,皇帝不再需要她,不然也不会如此决绝;
第三、放眼整个后宫里,只有栖息在太后的羽翼下,才能躲掉赵氏姐妹的明枪暗箭。
这是才女的聪明之处,却也是依附男权的社会悲哀。班婕妤退出了女人之间无烟的纷争,从此深宫寂寥,长夜悠悠。作《团扇诗》: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钟嵘《诗品》评此诗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沈德潜《古诗源》评语中,也说它“用意微婉,音韵和平”。此诗又称《怨歌行》。
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
班婕妤居于深宫,陪伴太后青灯礼佛,不再作他想。此后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一个封为皇后,一个封为昭仪,宠冠后宫。汉成帝流连于赵氏姐妹的寝宫之间乐此不疲,然而,这与班婕妤又有什么关系呢?班婕妤已经心如止水,弄筝调笔之余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作品,原有诗文集一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现在除了《团扇歌》和捣素赋外,其他的已经丢失了。
绥和二年,汉成帝驾崩与于赵合德床上,于班婕妤而言,往事都已成云烟。太后王政君同意班婕妤去给汉成帝看守陵园,自此,班婕妤孑然一身,每天陪伴着石人石马和死去的人以期续她与汉成帝未了的情缘。
第二年,班婕妤也因病去世,享年40余岁,葬于成帝陵中,这对她来说,从此俩人厮守才是最好的结局吧!
以彼易此,孰得孰失?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班婕妤嫁给汉成帝无疑是好白菜被猪拱了的典型。假如,班婕妤一直深受汉成帝宠爱,大概也就不会给后世的文坛留下这些佳作了吧?于个人,于世人,得与失谁又讲的掰的清呢?只是我们知道,这个中国最著名的才女,在险恶复杂的宫闱之争中,宛若一枝清荷,茕茕孑立,不蔓不枝,静静的驻立在浑浊的宫苑里。
班婕妤的一生,不仅仅是她个人的一生,也是众多深宫怨妇的缩影。她们或可凭借美貌与才华享受一时繁华,却终究会被那个生长在万花丛中的男人渐渐忘却,经历一世寂寞。
本文作者:一个捣蛋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