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故事,刘文彩弟弟也住好房子野史趣闻
1.古耕虞,四川重庆人,自1925年执掌其父“古青记”商号,至1950年其四川猪鬃公司并入国营,二十余年商海生涯,成为著名的猪鬃大王。猪鬃在战时是工业和军事重要物资,主要用途是制刷,油漆军舰、飞机及各种军车,清刷大炮的炮筒都需要猪鬃刷。中国出口猪鬃占世界第一,而古耕虞的“虎牌”猪鬃‘唯一被欧美认可,到1945年古的四川猪鬃甚至占全国出口份额的85%以上。当初古以二十岁圣约翰大学毕业生资历接掌父亲商号,被对手视作“娃娃班”,孰料古倾力收购山货羊皮等,并伺机国际价格上涨,坐收其利,打了数场漂亮商业战。至50年国营合并时,其家资已有数千万美元,曾控制了全球猪鬃交易量70%
四川猪鬃大王古耕虞,21岁即继承父业经营古青记山货字号,仅两年便“拥有重庆山货业天下之半”,仅8年便垄断了四川猪鬃出口业,使其“虎牌”猪鬃驰名欧美市场。抗战时以此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2.古耕虞不但与国内外商号进行商业战,同样与军阀打得火热。当时四川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军阀上台几个月又下台。而古耕虞自言“对军阀们是既不得罪,亦不靠近,而捧红更捧黑”,他说捧执政军阀的人太多,人家未必就能领情;而慰问被打败的军阀,不过费用一桌酒席,但人情冷暖就记在心上,说不定几个月后就卷土重来。如此古家结交不少军阀,并和军阀买卖猪鬃,互相获益。但49后古耕虞将畜牧公司上交国家,在文革中却受到下放待遇,79年后他说“当时所谓心有余悸,学徒不敢靠近资本家,怕被人说没有划清界限。”
古耕虞公司发行的股票,董事均为民国时四川要人,如刘航琛,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为刘湘门下大红人和大钱袋。刘航琛曾经表示要收康心如之子康国雄为义子,被康心如拒绝了,说“我们不搞这种事情。”
3.康心如,留日学生,著名爱国资本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后经营四川美丰银行,为重庆著名的银行家,在他的带动下,银行获得重大发展,并大量投资工矿企业,为抗战时期的中国金融做出不菲贡献。周恩来通过其妹与康家来往,康为延安捐赠不少必需物资,后康家留在大陆,将美丰银行等财产上缴国家,六十年代国家分钱给股东,刘文辉领了钱高兴得很:“我们倒是领到钱了,牺牲了一个康心如……”马寅初也高兴,跑到康家说“美丰要分钱了。”
重庆美丰银行旧址,康心如1926年开始经商,并介入银行业,在刘湘支持下,美丰银行得以迅速发展,康心如之子回忆说“当时我家院子有3300平方米,印象里有一百多间房子。房子大,吃饭时都得摇铃。”,1938年重庆文艺界为抗战募款五万元,而康如心代表17家会员银行,一口气购买了2万元坐票。经过内战后至一九五〇年,美丰银行的经营已经无法维持,濒于崩溃;康心如曾想将美丰大楼抵押,用以贷款,未能如愿;二十八年历史的银行,宣告停业。
4.康心如之子康国雄,年少时在南山不意与蒋介石夫妇邂逅,才7,8岁的康国雄并不害羞,大方地上前跟蒋夫妇聊天,回答蒋介石关于老百姓生活的各方面问题。。蒋每次来南山休假,必然要招待康家小友,于右任和监察院去康家玩,有时就开玩笑说:“汪山有两个要人:一个是张季鸾(《大公报》总编辑),一个是康国雄。“银行同业与康心如开玩笑说“你儿子比你有本事,委员长要见你,是给你下条子;委员长给你儿子送东西,是递名片。” 49后,康家留在大陆,文革中康心如被打成反动资本家,不幸去世,康国雄被诬蔑为蒋介石的干儿子,惨遭批斗,幸得周恩来三次特地写条予以保护。
直到两人认识很久之后,蒋介石才真正得知康国雄的背景。“你姓康,那你和康心如是什么关系?”有一次蒋介石问康国雄。“康心如是我爸爸,”康国雄答。蒋介石这才恍然明了,“哦!你是康心如的儿子!”。见识了云岫楼的饭菜后,除了一碟胡豆让他有印象,康国雄觉得“委员长官邸比我家差远了”。
1997年1月,康国雄访台时与蒋纬国(右)见面,康国雄年少时曾与许多民国著名人物如何应钦、杜月笙、章士钊等名流来往,还跑去重庆打铜街交通银行,请杜月笙为抗日募捐。康国雄半世为蒋干儿子之名所累,80年代去港台,复又艰辛创业一段时间。
5.卢作孚,重庆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年少家贫,后创办”民生公司“,影响中国社会至巨。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拥有上百轮船,纺织厂,且创办学校,图书馆,北温泉公园,以北碚为基地,从事乡村建设实践。1938年秋,武汉失守,民生轮船大量抢运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被誉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49后毅然留在大陆。毛曾在五十年代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但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卢被指为“不法资本家”,遂服安眠药自杀,民生公司所有核心人物全部受审。
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各领域都甚有成就。
6. 1930年春,卢作孚率团赴东北考察,亲眼目睹了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种种行径,对日本觊觎东北野心感到担忧,及至九一八事变发生,卢作孚四处呼吁,重印《东北游记》,疾呼”一旦东北各地,没于日军,然后举国震惊,起谋救济,已太迟矣;而又况狂呼之外,仍无如何应付之计。这岂止是东北问题?实是国家根本问题。”,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卢作孚亲自为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赴蓉向刘湘请缨抗战,并以个人身份和影响,呼吁川军各派停止纷争,团结共赴国难,达到四川统一和齐心抗日之目的。抗战中,卢作孚主持战时交通,护送将士出川抗战,功不可没。
卢作孚书法,而卢作孚遗嘱全文为: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民生公司;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三、今后生活依靠儿女;四、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
7.七七抗战爆发后,刘湘作为四川省主席,力主抗战“川省虽僻处西陲,......当兹国家生命争最后呼吸之际,无不敌忾同仇”,并赴京输诚,改组川军,并重申“决以川康人力,财力贡献国家”。并发表《告川康军民书》,“湘忝主军民,誓站在国家民族立场,在中央领导之下,为民族抗战而效命”,此后1938年,刘湘病逝汉口,临终遗言“惟希我全国军民,继续抗战到底,尤望我川中袍泽,一本壮志,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返乡。”
刘湘性格内向,深沉含蓄,主政四川时对川渝地区教育事业亦有很大投入。1929年,重庆大学成立,其为第一任校长。其他四川军政首脑多乐于为学校之校董,如王瓒绪曾参与创办重庆巴蜀中学。而杨森,吕超亦为数所学校之校董。
8.夏之时,四川自贡人,人称夏二哥,留日学攻军事,后追随孙文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时,夏之时已回四川参加新军,赵尔丰企图诱捕保路领袖时,以便弹压,但夏之时即主导龙泉驿起义,攻占重庆,起义军成立蜀军,推举张培爵为都督,夏之时为副都督,通电全国,宣告重庆独立,震动全川。使得资州鄂军捕杀端方,四川总督赵尔丰在12月被诛杀。成渝政府合并后,夏坚持去职,暗中反袁。二次革命时仍流亡日本,参加中华革命党,遂回国参加护法革命军。因四川军阀互斗不休,心灰意懒,遂退出军政界,在成都创办锦江公学,任董事长。是四川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革命人士,1950年却被镇反运动错误逮捕枪毙。
1950年,原本受政府委托,写信动员匪首夏西夔投诚。但随后夏之时却在镇反运动中被错误镇压。夏之时在二次革命期间,结识青楼女子董氏,夏携其逃至日本,并为之改名为董竹君。董竹君潜心学习女子高师课程,回国后因与夏之时性格思想差异较大,终至仳离。董在上海创办川式酒楼,命名为“锦江饭店”,蜚声海外,卓别林来沪时亦品尝菜品“香酥鸭子”。49后董竹君将饭店无偿捐给了人民政府,后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女权运动的先驱。
9.四川人民国元老虽多,保路运动开展轰烈,但僻处西部,川人性格桀骜不驯,而军阀割据长久,中央军政很难插手。国民政府虽曾为刘湘统一四川之奥援,但四川军政首脑始终对蒋抱有戒心,虽川军出省抗战,及至刘湘逝世,因不服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川军五行之一王陵基,复通电中央抗议,几乎酿成风潮。但为抗战大局计,最后两方互相退让,改任川军元老王瓒绪为省主席。四川终为中国抗战之根据地。而川军大小将领均积极抗战,如王陵基因以战功终升至上将。
刘湘病逝之后,川军形成邓锡侯、杨森、潘文华、刘文辉、王陵基五个上将争雄的局面,外人称之为川军金木水火土五行。原本军阀互斗至烈,闻名全国,但抗战中四川担当30%的税,出了约40%的兵。
10.王陵基,人称“王灵官”,四川省乐山袍哥。川军五行中资格最老,刘湘、杨森不得不称呼其为师,协助刘湘掌理四川,制造三三一大惨案。后率领第30集团军出川抗战,升任第九战区副司令,抗战后终任第七绥靖区司令,江西省主席和四川省主席,后残酷镇/压学生运动,捕杀地下党员和爱国进步人士,四川解放前夕见大势已去,仓皇逃窜至宜宾,后被捕,川报登载“活捉王灵官”,王陵基是功德林里唯一货真价实的上将。民国时,别人问王陵基的岁数,他总是说:“和委员长同庚。”49后,别人问他高寿,他改口道:“和朱总司令同岁。”
王陵基在狱中时,因年老和高度近视,不能自己剃胡子,常弄得满面伤口,杜聿明同情他,和沈醉都帮剃胡子。王陵基喜做打油诗,曾经写过一首赠杜聿明:“上将何无用,胡须闹满腮。杜兄本能手,刮得换新胎。”王还曾声称要做“文天祥”,决不做贰臣,又写诗“上将不可当,宁可挨一枪。”
王瓒绪因儿子被俘而在四川解放前夕起义,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博物馆馆长,1957年10月经重庆潜往深圳,企图越境,11月在深圳被捕,押回成都,1960年11月在狱中病逝。中图为王瓒绪所创办巴蜀中学所题词之校训。王瓒绪,人称王老乱,秀才出身,民国四川速成系将领,官至陆军上将,四川省主席,抗战时先后自费动员24个团组成29集团军出川抗战,转战两湖战场,到1943年底只剩下一半部队。
11.刘文辉,川军五行中属火,外号“多宝道人”,与刘湘争战失败后,曾主政西康省十年之久,人称“西康王”,刘文辉坚持反对省外控制,使西康成为蒋介石难于插手的省份之一。49年与邓锡侯通电起义,成为爱国将领,甚得优待。文革爆发后,刘文辉的四合院门口突然贴了大字报,上称:“刘文彩的弟弟还住这种好房子!”很快引来了红卫兵抄家,幸得周恩来保护,刘晚年嘱咐家人说“搞政治没意思”,临终说:'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西康主政时, 家人常见其与高僧喇嘛讲道,其子为地下党,刘佯作不知,甚至自设电台与延安联系。而特务徐远举察觉后,欲架设电台进行侦查,而刘知道后反即行收缴,并警告“有奸人密设电台图谋不轨,我已没收。以后发现,定要严办。”徐远举及手下抓不到刘文辉掩护中共电台把柄,只得忍气吞声。
刘文辉,刘湘家族祠堂,民国时期,四川大邑刘氏家族因刘文辉,刘湘等人在20多年间大起大落,繁华衰败无常。直到现在,大邑当地仍旧有“三军九旅十八团,营长连长数不清”之说。
本文作者:美丽黑世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