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康熙儿子都很厉害,为何没人挑战朱标,却都抢胤礽储位野史趣闻

2018-10-31 16:33:47

明朝的朱元璋和康熙都是历史上非常厉害的君主,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康熙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虽然他们打造了强盛的帝国,但是对于选择继承人方面却是有很大的不同。在众多儿子中,朱元璋选择的太子无人不服,但是康熙选的太子最后结局悲惨,原因又是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和康熙的儿子都很出众,朱元璋有朱标、朱棣等儿子;康熙更是有著名的九个儿子。但是最后朱标却稳坐太子之位,而胤礽落得个被废的下场。总结下来有四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继承人选择的制度不同。朱元璋是我们奉行的是千百年来汉族的皇位继承传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所以有朱标来继承皇位无可厚非,而且甚能服众,毕竟没人敢说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制度不好,其他的儿子即使心有不甘但是名不正言不顺,也不会有强大的支持者。

而康熙是满清入关成为了中原的掌权者,他们其实没有固定的皇位继承制度。皇太极是通过内斗,最后获得了更多的支持,所以最后得到了皇位。康熙的皇位更像是捡来的,因为顺治帝的早逝,当时从他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时,虽然都是庶出但是因为清朝的皇子多有早夭,天花是威胁皇子生命的最大隐患。

而康熙当时八岁,在皇子中算是年纪大的,而且幸运的是他患了天花,却大难不死,为了保证皇权的稳定,所以康熙得到了皇位,年少登基。到了康熙选继承人的时候,是根据母亲是否身份高贵来选择继承人。胤礽母亲是孝诚仁皇后,他的长兄因为早夭,所以皇位自然就落到了他的头上。

第二,就是对待其他儿子的方式不同。朱元璋在立了朱标为太子之后,就将其他儿子分封为藩王,类似于古代的诸侯国,但是权力要小一些。这就相当于朱元璋明确的告诉了其他儿子们以后你们的位置是在哪,也就避免了其他儿子对皇位的觊觎。

但是康熙的其他儿子有什么样的待遇呢?康熙的儿子成年后会被封为贝勒,但是只是有名无实,没有什么权力,没有什么领地,都聚集在京城,全靠做出成绩获得皇帝的欢心,才会晋封为王爷。对于太子和自己之间的差距,其他皇子心里肯定会有落差。当时京城是权力的聚集地,这也就为他们发展自己的支持者,篡权夺位提供了便利。

第三,就是这两位太子的能力和地位的稳固性问题。两位都是做了很长时间的太子,朱标奈何没有父亲活得时间长,死在了太子之位上;但是胤礽是太子之位被废,好好的把一手好牌打烂。

朱标虽然是太子,但是从小就谨言慎行,宽厚待人,即使挑剔的朱元璋都对这位太子很满意,在后来一直为太子朱标铺路。朱标并不因为自己地位而去疏远自己的各位弟弟们,对他们也是很是关心,深受弟弟们的爱戴。所以朱标 的太子之位是非常稳固的,我想如果朱标没有那么早死,朱棣是绝对不敢造反的。

而胤礽本人能力与其它皇子比起来其实平平,但是他还作死的荒淫无度,在康熙的眼皮底下,擅自拉帮结派,最后竟然被废。即使他再次被复立为太子,但是他的太子之位是岌岌可危的,他的不思悔改,任性妄为,很容易被其他皇子抓住把柄,最后让他再次被废,所以后来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血腥事件。

第四,就是教育的问题。朱元璋出身于草根,虽然最后实现了人生的逆袭,但是这也使得他不会去溺爱自己的儿子,对自己选定的继承人更是要求严格。首先为儿子们选择优秀的老师,让他们学习仁义礼智信,并且身体力行的尊师重道。经常和老师探讨儿子们的学习情况,这跟现代各位爸爸妈妈一样,经常询问老师自己的孩子的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在朱元璋的影响下,皇子们自然是谨遵伦理道德。

而康熙虽然是位明君,但是在教导儿子方面却是失败的。因为太子生母早逝,所以康熙非常怜惜这位太子,对他甚至是溺爱。据说有一次胤礽因为上课晕倒了,康熙便怪罪老师让太子站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可想而知,胤礽在宠溺下长大,会是什么性格。康熙教育的失败注定了最后胤礽这位太子会被取代。

虽然朱元璋和康熙这两位明君的儿子都很优秀,但是朱标的太子之位稳固,但是胤礽最后却被废,沦为阶下囚。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孩子不仅要让他们学识过人,而且还要锻炼他们的品格,让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文作者:夫子说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