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珅是否真如荧幕上所表现的那样阿谀奉承、油腔滑调?野史趣闻
和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官至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他权力很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俨然是“二皇帝”。今天人们从荧屏上看到的和珅,是油腔滑调、阿谀逢迎、机关算尽、不学无术又常常被正直大臣捉弄的奸臣形象。有人说,和珅没有什么才能,只会阿谀逢迎,所以他不断遭到像刘墉、纪晓岚这样正直大臣的反对。
其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和珅既没有贵族家庭背景,也没有进士出身学历,史书记载:和珅“少贫无藉,为文生员”。他连个举人都没有考取,是怎样“宠任冠朝列”的呢?这是许多人好奇的问题。和珅出身满洲,聪明机敏。和珅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比乾隆小35岁,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家原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和珅12岁时,有幸进咸安宫官学(地点在皇宫咸安宫),学习儒家经典和满、蒙文字,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珅曾参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年科举,但名落孙山。他以文生员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由于和珅的精明能干,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22岁,十月,被授三等侍卫。终于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得到一个机会,做了皇上的仪仗队的侍从。具体的工作是抬轿和举旗杆的。由于他懂得利用机会,在乾隆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终于在四年后,当上了大臣。
和珅最初为官时一心报效国家,更在二十六岁时就任管库大臣,管理布库,他从这份工作中学习到如何理财,他勤朴地管理布库,令布的存量大增,他凭借这些才干,令他得到乾隆的赏识。乾隆四十年,和珅擢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乾隆十一月再升为御前侍卫,并授正蓝旗副都统。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侍郎,三月授军机大臣,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这两年间,和珅清廉为官,勤奋好学,成为一位有为的青年。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海宁揭发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涉嫌贪污,乾隆下御旨命刑部侍郎喀宁阿、和珅和钱沣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起初毫无进展,后来和珅拘审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向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起初还拼死抗争,拒不招认,后来终于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有了坚实的证据,心里就有了底,踏实下来。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属下的大官员,当着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掌握了证据。于是他们纷纷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迫于李侍尧的淫威,被迫行贿的。和珅取得了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也因此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李侍尧案审结后,李侍尧被判斩监候,李侍尧和他的党羽一大份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终于初尝掌握大权大财的滋味。四月,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指为十公主额驸,领受乾隆赏赐黄金,古董等等,百官争相巴结。和珅起初不受贿赂,但日子一长,和珅开始贪污,他广结党羽,形成一股大势力,更培植犯罪集团用以迫害政敌,地方势力和人民。俨然成了一个金字塔式的大贪污集团,和珅就立在金字塔的顶端。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帝颙琰在乾隆死日亲政。嘉庆在办理大行皇帝乾隆大丧期间,采取断然措施,惩治权相和珅,举朝上下,大为震惊。
本文作者:万里长城长不如历史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