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姓“朱”与“猪”谐音,那明朝人管猪肉叫什么?野史趣闻
网友一:
农村里面,每当过年,家家户户得整一头猪,若大声高喊“杀猪了~”,敢“杀朱”,这还了得,你谋反啊。实际上,在明朝没这么严,典型的“猪八戒”不就在明朝诞生的人物形象吗?在皇宫里的庆宴菜单上,大写黑暗料理“马猪羊肉饭”,太监也说“猪灌肠”,民间人也不避讳地说“磨净两个猪肚。”
吃猪肉,说猪字,在明朝完全可以,没有那么多地讲究,朱元璋草根出身,最懂老百姓,吃饭不穷讲究,这不,明朝的皇帝一个个胖墩墩地。

另外也有个原因,说“猪”和“朱”起初分属不同的韵部,不存在同音现象,只是到明朝,将两字列为同一韵部,音也同了。
网友二:
唐朝“鲤”与“李”同音,于是有了禁鲤(鱼)令;宋朝宋徽宗因为属相是狗,于是有了禁(杀)狗令;明朝“猪”与“朱”同音,于是有了禁猪令;
好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只是不让人叫猪,然而到了明武宗时期,竟然下了《禁猪令》,家家户户都不能养猪,这究竟是为何?为什么明武宗时期连猪都不能养?要知道之前只是不能叫而已。接下来我们看个故事……

原来是明武宗朱厚熙过生日,这年正好过27岁的生日,可以说是风光的很,文武百官都提着礼品来祝贺,朱厚熙也坐在最豪华的餐桌上,餐桌上的菜香气扑鼻,朱厚熙向来喜欢吃肉,于是用筷子去夹了一块肉,咬上一口,结果发现是猪肉,一下又想起自己姓朱,生于辛亥年,属相也是猪,这样彻底惹怒了朱厚熙。
为什么呢?他认为在他生日的那天,有人竟然杀猪吃肉,吃猪肉不就是“吃朱肉”吗?
他越想越来火,筷子一丢,挥一挥衣袖就走了。
网友三:
明代讳法不论比唐还是比清,都是非常宽松的。比如皇宫的“厚载门”,犯正德皇帝朱厚照与隆庆皇帝朱载垕的名讳,但有明一朝从未改过。放在清朝,怕是会被砍得坟头草都不剩一颗。
明代为避讳而改事物名的例子也不多,除了永乐皇帝朱棣将山东无棣改为海丰(啊这个必须改,“无棣”对他来说实在不太好)、万历皇帝朱翊钧将河南钧州改为禹州之外,别无他例。
只有一个人特殊——正德皇帝朱厚照,大明历史上最会玩的皇帝。

那是正德14年(1519),正德皇帝借口平定朱宸濠谋反,痛痛快快出去“南巡”,到仪真(今天江苏仪征)的时候,下令禁止杀猪。
命令一下,百姓哗然。整个江南可谓鸡飞“猪”跳,折腾了几个月才在地方官的坚决反对之下废除了。
网友四: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是比较开明的,虽然朱和猪同音,但似乎朱元璋并不怎么在意,而且,有一年春节前,朱元璋来到一家杀猪的屠户家里,这屠户还负责阉猪,朱元璋一高兴,还为屠户家写了一幅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由此看来,朱大皇帝是不忌讳朱与猪同音的。
而且,从历史上的避讳来说,所谓“避讳”,避的是“名讳”,并不避姓氏。唐代的李世民时代规定,只要“世”“民”二字不连用就行,不过李治比较孝顺,直接规定“民”不能用。有趣的是,唐朝李世民以前观世音菩萨还叫观世音菩萨。李世民以后就叫观音菩萨了,比如佛经里有名的《心经》观世音菩萨,就成了观自在菩萨。明朝及以前称猪为豚,杜甫诗里就有“丰年留客足鸡豚”的句子。

网友五:
大明皇帝姓朱,猪和朱谐音,吃猪肉不是吃皇帝肉,杀猪不是杀皇帝吗?很多人据此认为,民间肯定要避讳,但实际上这个猪字一点都不需要避讳,就连朱元璋本人也不在乎。
朱元璋出身贫寒,不讲究繁文缛节,也不在乎避讳。有一年春节前,朱元璋视察民情,到了一家杀猪的屠户家,这家屠户正在卖力阉猪,朱元璋也不以为意,甚至还亲自给屠户赐了一幅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明初有个叫开元县的地方,因避朱元璋名讳改成开原,但他的姓氏从未避讳过,《明书·武宗本纪》就记载:“上(朱厚照)次保定禁官方养猪,着为令”,就连官方文件都不避讳猪字。
本文作者:大学校园奇葩说(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