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后宫有七位蒙古嫔妃,她最不起眼,却生下大清最著名的公主野史趣闻
熟读清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大清入关之初,满蒙联姻是传统,为的是巩固满蒙之间的合作关系。早期大清后宫的皇后之位,无一例外被蒙古女人所垄断,这种现象,直到康熙年间才得以改变,康熙的三位皇后,都来自满族功勋之家。要说清朝纳娶蒙古女人最多的统治者,还得说是清太宗皇太极。

清太宗皇太极
在皇太极的十五位后妃中,蒙古女人就有七位,比例将近一半,可想而知,皇太极对满蒙联姻的重视。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建立大清帝国,同时并封五宫后妃,分别是清宁宫的哲哲,关雎宫海兰珠、麟趾宫的娜木钟、衍庆宫巴特玛璪,以及永福宫的布木布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五宫嫔妃竟然清一色都是蒙古女人,且同属博尔济吉特氏,其中,哲哲、海兰珠和布木布泰更是来自同一个家族的姑侄三人,而娜木钟和巴特玛璪则来自阿巴垓部。

皇太极与海兰珠
除了这五个女人,皇太极还迎娶了另外两位蒙古嫔妃,分别是扎鲁特部戴青贝勒的女儿,曾被封为东宫妃的纳纳合公主,以及察哈尔部的奇堡氏。
这位奇垒氏在皇太极的后宫存在感并不高,首先,她入宫的背景比较尴尬,是父亲率领全族归顺皇太极之后,为了表忠心而将她献给皇太极的,这样的出身,可想而知,她在皇太极的后宫不会受到太多的重视。

建宁公主
尽管如此,奇垒氏凭借过人的美貌,还是受到了皇太极的宠幸,为他生下一个女儿,排行十四,史称和硕恪纯长公主。这个称号鲜为人知,可要是说出她的另一个名字,那绝对是耳熟能详:建宁公主。
因为一部《鹿鼎记》,建宁公主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身世却十分悲惨。

建宁公主剧照
她并非康熙的妹妹,而是康熙的姑姑,顺治的妹妹。早在顺治年间,她就被指婚给了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后来康熙上台,裁撤三藩,平西王势力倒台,作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建宁公主也受到了牵连,后半生一直在幽禁中度过。这便是那个时代,身为女子,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哀!
本文作者:悠游古今书生张(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