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义》程咬金的“三板斧半”野史趣闻

2018-10-25 10:05:15

程咬金是历史人物,但他在民众的心里更多的是演义里的人物,人们对程咬金的印象大都是从《隋唐演义》、《说唐传》里来的。一提程他,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楞头楞脑、歪打正着的喜剧形象。程咬金正史里说他少年时代就很勇猛,善于骑着快马,熟练地使用马槊一一这是古代骑马时用的一种武器,如长矛,而不是小说中所写的大斧头。大斧头是在《隋唐演义》中出现的,演义中的三斧子半给了大众众多的戏剧色彩。

说唐里面程咬金是个人物,此人武艺平平,却经历坎坷,经历传奇,早年家境贫困,贩卖过耙子私盐,曾和尤俊达拜过把兄弟,因为力大身不亏,居然劫了皇杠,从此一脚踏入是非圈,成为江湖中人。尤俊达教他板斧的武艺套路,怎么也学不会一招半式。结果一天晚上,咬金梦到一仙人教他斧法,一学就会,梦也醒了,好像还记得套路,他就拎起大斧,拴个条凳在胯下当马,照梦中的套路练习。正练得有味,龙俊达被吵醒了,出来看见,就赞了一声'好”,这下坏了,吓得他只记得最前面的三招,第四招怎么也想不完整,就成了三招半。这三招半就是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捎带脚。就凭这三斧子半,程咬金蒙了不少人,打了不少胜仗,但一遇上高手,他就没招儿了,就只有转身逃跑了。

不过程咬金虽然武艺平平,可运气特别好,当时军师徐懋功发现程咬金是个福将,于是才对他网开一面,让他做了瓦岗寨大魔国的混世魔王。不想程咬金虽然诸事不懂,但是军事上依赖秦琼,谋略上依靠徐懋功,政治上依靠魏征,全靠弟兄们的帮助,瓦岗寨居然如鱼得水,成为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的佼佼者。

程咬金不是做皇帝的料,他不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也不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他喜欢快快乐乐的人生,皇帝的宝座舒服了他的思想,让他无法快快活活舒舒坦坦,因此他千方百计的想辞掉大魔国的国王称号,后来让给了李密。这个人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最后瓦岗弟兄离心离德,再也没有昔日的风光。

程咬金虽然只会三招,但是做人心眼好,一生眼里不揉沙子,胆子又大,又很狡猾,因此自己独立做过不少大事,在传统评书中,一辈子他挖人、做媒、闯连营、搬救兵、敲诈勒索、保全性命等等靠的最多的是他的口上功夫,正如某部评书中所言“好马长在腿上、好汉长在嘴上”,只不过太多人被“三板斧”的俗语给蒙了。

程咬金长寿,因此他和好多人都有过对手戏,也有过一起作战的经历,老一辈的秦琼、罗成、尉迟恭。中一辈的薛仁贵、罗通。小一辈的薛丁山三次,薛金莲、秦汉等等。有了老程做后盾,这些人如鱼得水,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程咬金是个人才,古道热肠,一生中打败无数豪杰:头一次上阵,三斧子打败罗方,三招半打败薛亮。得皇杠48万两,不懂行,报真名,被听成程达、尤金。汝南庄斧劈三探庄的秦琼,被打到在地,照样叫号不怕死。走马取金题,三斧子定瓦岗。金题关会伍天锡,提醒对方坐稳当了,别被吓死,开始经典报名(抢切糕、夺馅饼、背私斗、卖私盐,劫皇杠,斧劈登州城门,两战老杨林等等)。三招打的伍天锡懵瞪转向,再逃跑,出法宝(一支鞋),再被罗士信救下。瓦岗寨会翟让,三招半(捎带脚)斩下翟让的虎头巾,活捉金钱豹。瓦岗寨发现地穴,无人敢下。徐茂公夸老程福大命大造化大,老程不去。齐国远李如辉激老程,还是不去。用军令要挟,还是不去。秦琼要下,老程不干了,自己才肯探地穴。坐篮子下地穴,到底后先放鸽子,再一个人练了通斧子。开始瞎摸,别开石门。一通的瞎骂!(这时老程的口得语是“他娘的来着”)发现死人,吓了一跳。得到大旗、金印和一套冠袍带履(自己一试,挺合身)。再放鸽子,一上来先骂齐国远李如辉等人,把得的东西交给秦琼。瓦岗寨举办三拜大旗,老程败开大旗,当混世魔王大德天子。国号大魔国,老程开始封官。其中封徐茂公为昭阳正宫,封罗士信为250品混蛋大将军。

《隋唐演义》这本书是清人褚人获写的,此人一辈子未中式,也未曾做官,一心在家写小说,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由撰稿人。程咬金的形象,是他根据剧情需要编出来。呵呵,这演义挺逗的,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作者编织喜剧的功力。

本文作者:醉啸凌寒(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