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条约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动!野史趣闻

2018-10-25 09:38:00

一提起李鸿章,小编不禁想起来一句诗:年少不知李鸿章,长大方知真中堂。从历史课本上我们了解的李鸿章仿佛一生都在忙着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确实,清朝末期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光他就签了三十多个。所以有些人对于李鸿章的偏见还是蛮大的,认为他卖国求荣。那么到底作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会称他为大清唯一有能力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的人呢?

其实关于如何评论李鸿章的是非功过,本就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需要澄清的一点是,李鸿章绝对不是卖国贼。反而他比一般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马关条约》的签订过程中,李鸿章坚守自己的底线,不管日本方提出怎么样过分的要求,李鸿章态度强硬:日本绝对吃不下中华大地,我们大不了对日宣战,打不过就拖垮他们。日本吃不下这苦果,就在国内散发关于李鸿章的偏激言论。最后还制造了枪击李鸿章事件。李鸿章也因此在马关条约为清政府生下来一亿白银。

《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李鸿章病重的厉害,他在床榻上,愣是将八国联军提出的十亿两缩减到四点五亿两白银。条约签订之后的他身体羸弱,大口吐血,不久后病逝。

这些不利的条约为我国带来的沉重的灾难,但总有人要要为这一类事情承担沉重的社会责任。其实在太平天国运动时,他在镇压洪秀全的过程中,杀了过多的人,导致了不少湘军和淮军对他的评价过于低了。

除了这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外,李鸿章还致力于洋务运动,他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后来,为了致富他筹办了煤矿企业和钢铁企业,比较著名的是开平矿务局等等。而洋务运动最终没有改变中国的根本面貌,贡献在普通人们看来也不算显著,导致了人们对他的偏见。

李鸿章用自己的力量对抗整个世界,在满目疮痍的晚晴时期,为中华争取了半个世纪的国祚,伊藤博文对他的评价没有错。

本文作者:图片讲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