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代盗墓贼最常用的工具有哪些?野史趣闻

2018-10-25 09:36:29

《论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的读者可能立即联想到洛阳铲。其实,洛阳铲在民国盗墓中使用并不普遍,由于当时没有公开推广,都是小圈子内熟人相传,主要局限于河南洛阳一带的盗墓圈。而在其它地方,特别是地质粘硬,砂、石较多丘陵山区,并不用洛阳铲。 从《民国盗墓史》前面所述的各种盗墓事件中,大家也应该可以看出盗墓工具的多样性,盗墓贼一般是什么工具利索就用什么,凿、锹、钁、铲、斧、镐、镦、镞、锥、镰、锄、刀、竹签、竹筐、木杠、粗麻绳·····这些人类常用的生产、生活类工具,都可能成为盗墓者的作案工具。

网络配图

民国时期,比较有特点的盗墓工具有三样:一、铁钎;二、洛阳铲;三:短柄锄。这些工具都是探查地下秘葬古墓的利器,可以说是民国盗墓贼手里的绝器。其中,洛阳铲为北派(北方)盗墓贼发明;短柄锄则是南派(南方)盗墓贼的创意。最简单最传统的探墓利器--铁钎。

铁钎,是中国最简单、最传统。历史也最悠久的盗墓工具,在洛阳铲出现以前,它是盗墓的一大秘器,广为中国盗墓贼使用,且不限地域、时空。民国时,包括洛阳地区在内的盗墓贼,探查地下古墓时,使用的都是这种工具。笔者在洛阳马坡采访时,一名曾经的盗墓贼,证实了这种事。

钎,是一种中国民间打凿孔眼的普通工具,常用于工程采掘,目前开山打眼放炮时,还会用到这种东西。过去在迁棺移葬时,也少不了这种工具。钎在古时都是铁质的,叫铁钎。到民国时,多用比铁硬度更高的钢筋(条)做成,因而通称为“钢钎”。

民国时盗墓用的钢钎,与一般的钢钎不同,比较长,可深入土层。洛阳一带的民国盗墓贼在在邙山“刨古董”(盗墓),找不到合适的钢条,便找来旧式煤火炉通火道的铁火杵,制成钎,长约l米,一端圆环,方便手握和用力,一端尖锐。这种钢钎与现代考古中用使用的“探针”,有相似的功能。

使用钢钎要作凭经验。一位现在仍在使用钢钎的探工告诉笔者,一钎打下去就可以知道下面是否有东西,有什么东西。在往土层下钎时,要紧握钢钎,“看手感”。如果下面土质没有变化,下钎的力量和深入的速度会很平稳,如果打在泥土、砖、沙、石、铁上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钢钎遇到阻力了,那下面肯定有东西;钢钎下去很深,很快,下面很可能是墓穴,或其它空洞。

有的地方,如在安阳还使用一种“探杆”找墓,这种探杆比铁钎要长要粗,实际就是从铁钎演变而来的。

本文作者:趣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