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证了两千年前的爱情……野史趣闻

穿越悠悠时光,找寻两千年前爱情的见证——铜熏炉。
你现在看到的我,正矗立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独立展柜中,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人从我身边经过,他们深情的凝望我、打量我、赞美我。

我叫“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来自西汉武帝时期,今年已经2000多岁了,只是我在地下的黄土里,沉睡了太长太长的时间。
我身高58厘米,体重2.57千克,即使用现在的标准来看,我也算是一个身材高挑的美人吧。

两千年后今天的人们,惊讶于主人打造我时那精湛的技艺、巧夺天工的手法;
震惊于我历经千年仍璀璨夺目、散发出煌煌耀眼的光芒。

其实我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器物,我还是一段凄美曲折的爱情见证者。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这件器物,出土在汉武帝茂陵附近的一个无名冢之中。熏炉是放于室内,用来熏香调节空气的,它的质地通体铜制,外部鎏金银,所以得名叫“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的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1981年5月,陕西省兴平市茂陵附近的一位村民在地里耕作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后经考古发掘清理,从墓中出土了两百多件文物,其中最为精美的要属这件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铜炉由炉体、长柄、底座分铸铆合而成,通体鎏金鋈银,精雕细镂。铜炉的炉盖看起来有一种山峦叠嶂的感觉,而这就是传说中海上的仙山——博山的象征。

汉代时期,人们信奉长生不老之说,所以博山炉是非常盛行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把炉盖揭开,放一香料,点燃香料之后,香烟顺着缝隙袅袅升起,环绕炉体,造成一种群山灵动,山荫朦胧的仙境效果。
两千多年前的工匠们,将这件铜熏炉制作得如此奇巧,真是令人叫绝。而在汉代,如此华贵高雅的器物,绝不可能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
那么,竹节铜熏炉的主人会是谁呢?

竹节铜熏炉的造型很独特,底部透雕着两条攀龙,龙口张开,升出五节竹节,竹节上方又有三条攀龙,用龙首承托整个炉身,而在炉体的中间,又浮雕着四条金龙穿梭于波涛之间。

九条龙,五节竹,九五在古代是皇帝之位的代指,九五之尊更是皇权的体现,难道这件器物真的是皇家之物吗?
专家在熏炉的炉盖与底座上都发现了铭文,其中“内者未央尚卧”六个字证明了它的身世,熏炉是“由未央宫负责管理皇帝寝卧事宜的官员保管”。

根据铭文得知,这件熏炉原本就是属于汉代时期的未央宫宫中之物。
在铜熏炉上,专家还发现了“阳信家”的字样,据此推断这件熏炉虽是御用之物,却已归属“阳信家”了。
那么,这个阳信又是什么人呢?
原来,汉景帝刘启和王皇后共生有四个孩子,老大是女儿,也就是阳信公主,最小的男孩就是汉武帝刘彻。

史书记载,阳信公主对弟弟刘彻关怀备至,所以深得刘彻的敬爱,但是她的婚姻却坎坷曲折。
她先是嫁给了平阳侯曹时,可惜曹时体弱多病,结婚后不久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阳信公主成了寡妇。
两年以后,阳信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然而婚后没多久,夏侯颇也死了,阳信公主又一次守寡。

虽然经历了两次婚姻的打击,但阳信公主并没有放弃对爱情的追求。后来阳信公主第三次出嫁,嫁给了骠骑大将军卫青,也终于找到了她最后的幸福。
专家推测,这件熏炉很可能是汉武帝刘彻送给他的姐姐阳信长公主,还有她的姐夫大将军卫青的赏赐之物,这是一件赏品。

岁月流转,熏炉不语,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已经凝固千年的记忆再次复苏和鲜活。
人们在赞叹它精湛工艺的同时,更被其所承载的爱情故事所打动。
本文作者:寻相器(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