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怪象:人越少越牛逼!野史趣闻
在没有意大利炮和加特林的古代
人们进行革命与反革命撕逼时
所使用的群殴工具几乎都是冷兵器
大家各持凶器,贴身肉搏

而我们平时从教科书上看到的冷兵器战役
几乎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比如——
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赤壁之战
昆阳之战、淝水之战、伊阙之战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禁会让人觉得——
以少胜多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儿
所以才会被大写加粗地反复介绍

而清朝的大数据工程师赵翼同志
曾在自己的读书笔记《陔余丛考》中
把古代的群体械斗捋了个遍

然后发现了一件非常奇葩的事——
在古代,以少胜多才是主流
而按道理来说更加科学的以多胜少
反而比较稀奇

如果对那些知名战役进行研究归纳
大概可以总结出一首打油诗——
人数多一万,智商降一半
人数多几万,让人追着干

比如,春秋时期的柏举之战——
群体械斗资深专家伍子胥和孙武
率领三万吴兵跑到楚国境内流窜装逼
在柏举打败了楚军二十万主力

然后,伍子胥带着小弟攻下了楚国都城
并跑到老仇人楚平王的坟头蹦迪
不仅掘了人家的墓
还把尸体拽出来,粗暴地抽了三百鞭子

再比如,楚汉撕逼时的彭城之战——
项羽率领各路革命伙伴攻入咸阳后
召开了一场坐地分赃的散伙大会
按照“全凭心情”的不公正原则
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

项羽毫不科学的瞎比分配
让很多人心怀不满
甚至产生了推翻项羽统治的反革命念头

于是,刘邦找了几个同样不服的诸侯
东拼西凑了五十六万大军
非常膨胀地跑去找项羽麻烦
结果在彭城这个地方
被项羽三万大军打得亲妈都认不出

最后,刘邦以扔下媳妇儿和老爹为代价
带着十几个兄弟玩命儿逃窜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刘邦都没有了跟项羽当面装逼的勇气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
七个刘氏兄弟组成了一个不法团体
走上了造反作乱的犯罪之路

七兄弟把家底都凑到一起
组成了一支八十万的武装部队
结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就被周亚夫以少胜多,打了个团灭

穿越人士王莽和位面之子刘秀
曾在昆阳这个地方切磋过械斗技巧
王莽派出四十三万大军
把昆阳围了个水泄不通

结果刘秀利用自己的主角光环
秀了一波逆天的操作
先是召唤出大风和雷雨的魔法攻击
然后带着一万七千名小弟
把王莽的新朝大军吊起来打

而三国时期的那些知名战役
比如——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几乎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械斗案例

只要是兵马占优的一方
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按在地上摩擦

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
苻坚带着八十七万大军外出装逼
结果被谢安八万人干掉
苻坚乘兴而来,空手而归
从此患上了“草木皆兵”的受迫害妄想症

唐朝末期——
著名的食用盐走私犯黄巢
带着六十万兄弟攻入潼关
结果被李克用带着四万人打得落花流水

元朝末期——
陈友谅和朱元璋各自带着马仔小弟
跑到鄱阳湖打水仗

陈友谅手中有六十万大军
而朱元璋只有二十万
结果,占据着人数优势的陈友谅完败
被装逼对手朱元璋打得怀疑人生

而在以少胜多这件事儿上
最有发言权的
就要数相爱相杀的高欢和宇文泰了

当时,高欢是东魏的政界大佬
宇文泰是西魏的实际一把手
两个人谁都不服谁
没事儿就凑到一起大打出手

渭曲之战中——
高欢小弟二十万
而宇文泰不到一万
高欢被揍得鼻青脸肿

沙苑之役——
高欢小弟十万人
而宇文泰只有七千马仔
高欢又被打得惨不忍睹

到了邙山战役的时候
高欢可能把家底都嘚瑟光了
只带了十万小弟上阵
而宇文泰则是手握三十万大军
这一次,高欢终于赢了一回

如果对高欢和宇文泰的相互伤害进行总结
那就是——
谁兵马少,谁就能获得胜利

对于这种不太科学的奇葩现象
赵翼同志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首先,古代械斗的指挥体系太落后
人多了反而指挥不过来

其次,如果给自己撑场子的小弟太多
将领就容易膨胀
然后犯下智商离家出走的低级错误

最后,古代人进行大规模械斗时
参与者经常多达数十万
基本找不到
能让这么多人尽情折腾的撕逼场地

而且,古代人打起群架来
都需要横着排来增加自己的接敌面积
如果竖着排,后面士兵就算再多
也只能躲在后面吃瓜看戏
等到前排死光了
后面的士气也早就泄光了

正是因为如此
古代才出现了大量的以少胜多战役
本文作者:魔都春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