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李隆基为何都对这个武氏族人赞赏有加?!野史趣闻
在唐朝初期,两个历史上最富有争议的家族相爱相杀。一个是改唐为周的女皇帝武则天的武氏家族,一个是开创唐王朝的李氏家族。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武氏家族又有怎样的下场。
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的宠爱之下,不但统御后宫,而且一步步地登上了朝野的大堂。在李治去世后,更是改换旗帜,改唐为周,自号为则天皇帝。至此武氏家族彻底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可令人想不到的是,武则天却对生她养她的武家子弟举起了屠刀。
先是将自己的大哥武元庆,贬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一个叫龙州的地方。吴元庆因为担惊受怕居然活活地吓死。
后又找理由将另一个哥哥武元爽流放到振州(今海南三亚当时可是穷山恶水的地方)。最后就在振州不明不白的暴卒!
更不要说武惟良及武怀运这俩倒霉蛋。武则天在登上皇位以前,就设计诬陷了作为堂哥的武惟良及武怀运。最后不但将两个哥哥处死,而且将他们的姓氏也改为了蝮氏——意思是说这些哥哥们,心肠比蝮蛇还要毒。
由此可见武则天对他的同辈的武家兄弟并没有一丝的好感。
后来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她也不得不重用本家的子弟。武则天称帝以后大肆提拔自己的子侄一辈,武家子弟封王者达17人之多。一时之间,武家彻底取代了李家成为天下的主人。
可是物极必反,随着张谏之等人发动的神龙政变,以及随后李隆基发动的政变,李家重新掌控了天下。
李隆基登基为皇,史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以后着手清理武家族人,武家直系子弟得到彻底清洗,甚至李隆基自己十分宠爱的武惠妃(武惟良的孙女)也赐了三尺白绫。
可是在武则天和李隆基前后屠杀武家族人的政治活动中,却有一个人独善其身,逍遥自在。不但躲过了追杀,反而多次得到褒扬,这个人就是武攸绪!
关于武攸绪,在《旧唐书》里有这样记载:“少有志行,恬淡寡欲。”而《新唐书》还记载他从小就不依靠武家的权利办事,经常自己一个人变换姓名,在大街上占卜算命而获取钱财。
武攸绪并没有附和着自己的诸位兄弟残酷打击和屠杀李唐宗室和不附己的大臣,而是静心思考认清自我,他感觉当时武家状态甚至是武则天的命令都是不对的。终于在武则天登基后的第五年十月,在武家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一切官爵,去嵩山过起隐居生活,当时他正值壮年。
武攸绪在嵩山隐君的20余年,研读《易经》、庄周之书。武则天多次派遣他的哥哥来劝谏他回朝为官,可是武攸绪从来没有回应。终武则天之世,整整(10年),武攸绪未曾出过嵩山。
《旧唐书·外戚传·武攸绪》:“王( 武攸绪 )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后来唐中宗即位后也曾派人劝他回朝做官,被他婉言谢绝。给他大量赏赐,他一无所取。唐玄宗李隆基对隐居的武攸绪也很尊重并颁下诏令维护武攸绪的周边生活'令州县数加存问,不令外人侵扰。'开元十一年(723年],武攸绪病死,年69岁。
'亲贵来谒,道寒温外,默无所言'正因为武攸绪采取与世无争的态度.所以在诸武与李唐宗室为争夺统治权的激烈斗争中,武三思、武崇训、武延秀等先后被杀,只有武攸绪远离朝野、与世无争,最终得以安享晚年!
后来的武氏族人在自己的宗祠处常常把武攸绪写进对联之中,如“嵩山高隐,练湖著名”“嵩隐家风远,太原世泽长”,都是在歌颂武攸绪隐嵩山避祸的事情,称颂他的高风亮节!
我是十戒侃历史,欢迎您的关注和点评。谢谢!
本文作者:十戒侃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