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之死,谁才是真正的凶手野史趣闻

2018-10-24 14:00:54

1

雍正给世人留下的最大一件疑案是他的暴毙。《清史稿》关于雍正之死非常简略:“丁亥,上不豫。戊子,上大渐,宣旨传位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己丑,上崩,年五十八。”

也就是说,雍正头天晚上发病,第二天就一病不起,第三天就死亡。官方的正史仅仅交代了这些内容,对雍正的死因却绝口不提。也就难怪野史笔记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关于雍正死因的说法。

最为老百姓所津津乐道的一种,当然是著名的女剑侠吕四娘为亲人报仇,夜入皇宫割掉了雍正的脑袋。

2

吕四娘仗剑刺雍正的传说虽然神乎其神,但与历史真相相隔甚远。其他的民间说法多种多样,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基本都不足为信。那么学术界对雍正之死又有什么看法呢?

郑天挺先生最早提出雍正病死说,他在《清史简述》中阐述了这一观点,认为雍正乃是患中风而死,不过,这一说法还缺少进一步的论证。

也有学者在朝鲜史料《承政院日记》中发现了其他的线索。承政院是朝鲜李朝管理国家机密事宜的国家机构,设立于定宗时期。

3

《承政院日记》采取日记的形式,对整个李朝时期的日常政务做了仔细的记录。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朝鲜国王与明清两代皇帝的外交情况,其关于中国的一些记载,应该是比较客观可信的。

根据《承政院日记》的记载,雍正晚年由于贪图女色,导致病入膏肓,自腰以下都不能活动。这一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也揭露了雍正晚年可能耽于女色的事实。

有史学研究者认为,雍正登基之初,每天朝乾夕惕,宵衣旰食,无暇处理其他事情。而到雍正八年以后,政局趋于稳定,相对于之前而言,雍正有了一些闲暇时间。

4

雍正崇佛修道等事情,便都是在这一时期发生的。除此之外,已过天命之年的雍正对女人又发生了兴趣。

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雍正炼丹服饵,不仅是想追求益寿延年长生不老,而且也希望能固本培元,壮阳补肾。

但是,以道家炼丹之术炼制的丹药本身毒性极大,又兼之以高温烧制而成,因此性情更为燥烈。雍正八年以后,雍正常年服用,大量的有毒物质在体内堆积,已渐成毒发之势,只是缺少一个直接的导火索。

5

根据《活计档》的记载,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日,圆明园内炼丹之处运进了200斤牛舌头黑铅。黑铅又称黑锡,味甘,性寒,有毒,是道教炼丹术中的重要原材料。雍正之死很可能与这批黑铅所制丹药有关。

八月二十一日凌晨,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从睡梦中被叫醒,慌乱之中骑着一头没有鞍鞯的骡子跌跌撞撞地赶赴圆明园,使他如此狼狈的,是雍正帝的死讯。

然而,更为惊骇欲绝的事情还在后面,他在离宫中看到的,是一副雍正七窍流血,死于非命的惨状。七窍流血正是中毒而死的典型症状,雍正死在了他一直赖以维生的金丹大道上。

6

雍正的死因,对皇家而言无疑是一桩丑闻。因此这件事情必须处理的相当低调。雍正驾崩后仅仅三天,初登大宝的乾隆皇帝便发出一道上谕,驱逐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位道士。

乾隆初登大宝,正在政局交替,人心动荡之时,为什么却要专门和几个道士过不去?而且这道谕旨中很明白地点出了雍正爱好炼丹的事实。

此外,乾隆一边驱逐道士,一边还严令宫内太监宫女等人本分老实,不许妄言。这岂不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举动?

7

事情到此,已经很明白了,雍正之死,原因比较复杂:他勤于政务,工作过度,晚年又喜好女色,导致精气神都较为衰弱。

为了强身健体,他开始笃信金丹之说,导致慢性中毒。最终又因为某批次的丹药导致猝死。几乎和历史上所有追求金丹大道的皇帝一样,雍正也没有逃脱死于其中的结局。

本文作者:忆城千年行(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