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八大疑案之一,扑朔迷离雍正之死野史趣闻

2018-10-24 13:33:46

公元(1735)年10月8日,雍正十三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大清国第五位皇帝,大清入关后,第三位皇帝,清世宗雍正驾崩于圆明园,终年58岁。

(唐国强——雍正)

据雍正《起居注》载:八月十八那天,雍正和大臣商量关于少数民族的事务。八月二十,八月二十召见宁古塔地方官员,二十一,照常上班理政。二十二日晚二更,突发疾病。二十三日就驾崩了。

因为是突然驾崩,打了群臣个措手不及。张廷玉的日记写道:

关于雍正之死,清宫档案中雍正朝的《起居注》是这样记载的: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八月十八那天他与大臣们商量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八月二十他处理了重要政事,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第二天仍然正常办公。

据载,这一天雍正已经感觉出龙体不适,但他还是支撑着听政。二十二日那天已经卧床不起,病情急转而下加剧。所以才急传以下人员于寝宫听宣 。宝亲王弘历、和亲王弘昼、庄亲王允禄、礼亲王允礼、鄂尔泰、公丰盛额、讷亲、海望等进宫。

张廷玉的日记曾有记载说,八月二十,皇上龙体偶有违和,但依旧照常理政。二十二日晚快二更时分,张廷玉才睡下,就被急传进宫,赶到圆明园时,皇上已病危。当时,弥留之际的雍正宣布密诏,传位于弘历,便驾崩了。

从感觉不适到驾崩,前后共三天。病来得疾,人死得快。估计太医院也确不了诊,或者说确诊,却不能公开。毕竟古代皇帝之死,官方的记述一直是比较简略的。即使是当朝实录也一笔带过,简而言之,留给人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这位以勤先天下的帝王,当初即位,就让天下人猜忌百出,现在他的突然暴死又给后世留下一个难解之谜。

(哪个更有帝王范儿?)

是中风也有可能,突发性脑梗、脑溢血,突发性心肌猝死,这些都在情理之中。毕竟古代,即使是临近我们现代如此之近的大清,在当时的科学医疗条件下,也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给出准确的病因的。

一些野史和武侠小说中说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而亡,也有些专门研究清宫档案的人反复研究后认为雍正是突然中风死亡。也有人说,雍正是服用丹药过度而导致死亡。

由于,关于雍正之死,清朝官方记载很少,这样更容易引起猜测。再一点,当年夺嫡大战中,他轻松胜出。不得不说雍正也有一定的手段,因为政治斗争很残酷。当政后的十三年中,他改革弊政,刷新吏治,为政以尚猛著称,俗话说生前事,身后评,于雍正而言,无论生前事,还是身后评都颇俱争议。

他曾经大手笔描绘江山,打击科甲朋党,为自己执政夯实根基,但是也冤枉和打击了不少忠臣,冤家错案频出,株连也很广。

受曾静投书案株连,雍正大兴文字狱,又引出了浙江文士吕留良文字狱案。

曾静被满门抄斩,到了乾隆朝又被凌迟处死。曾静特别崇拜吕留良。吕留良常以讲学为名抨击时政,也成了雍正心中最忌讳的痛。他指责吕留方大逆不道,妖言惑众,把吕留良的墓挖开,锉骨扬灰。吕家祖孙三代全部被株连。传说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漏网,后拜甘凤池为师,学成后,进京,取了雍正的首级,以报家仇。

但皇帝被人刺杀,不能公开,只能诏告天下说病死,安葬。

但当时负责办理此案的是李卫,李卫以擅长缉拿剿杀而闻名朝野。吕四娘不可能逃掉。而且皇宫大内,并不象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普通人能够轻松闯入。即使武林高手也不可能如此轻易混进去。

(何晟铭----雍正)

雍正之死,是清初八大疑案之一,野史坊间众说纷纭。

另一种说法是雍正晚上大量服用丹药,而造成并发症,导致雍正猝死,这也是很多的清史爱好者的史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大家知道雍正信奉道教佛教。做皇帝的又都想着自己能和江山一样千秋百代,最好能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世民晚年也曾大量服用丹药,无非就是想长生不老。

丹药是什么,又名仙丹,原料铅砂、硫磺、水银等,用炉鼎烧炼而成。传说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皇上想长生不老,所以就大量服用。

雍正也一样。

他还是四爷时就对炼丹有浓厚的兴趣。在雍正七年,他患一场大病,一直拖拖拉拉两年。时常饮食失常,失眠,寒热不定。后来他让宠臣李卫、田文镜、鄂尔泰为他推荐名医。

道士贾士芳来了,各种念咒诵经,按摩之术,密咒之法,也有疗效,但雍正。但老贾在宫里侍候雍正没一个多月,就被雍正冠上使用妖术的罪名给杀了。原因是雍正认为老贾用妖术控制他的健康。

但是,雍正体虚,宫里又来了张太虚、王定乾等道士,雍正自己吃也给喜欢的大臣们吃。田文镜鄂尔泰,都曾接到过雍正御赐的丹药。

所以雍正很可能是过量服用丹药中毒引起了并发症,导致死亡。

但,才接手国家的乾隆不可能承认自己的皇阿玛是吃丹药死的,在雍正死后第三天,就把西苑那些道士赶出宫去。

(雍正墓)

他死于丹药中毒一说,并非捕风捉影。

特别是乾隆在雍正尸骨未寒时,就赶走那些道士,只能让我们相信,雍正的的确确是深受丹药所害。这也是很多的清史研究者和清史爱好者经过严密的推理、把前人的研究结果分析比较,整合后得出的结论。

历史再近,今天的我们也无法还原历史。何况宫廷之事,秘不可闻,本来就容易引起大家的猜测,雍正本人又特别具有争议性,特别是又经了野史的渲染,小说家的演绎想象,所以故事变得越来越离奇,人们也越来越好奇,不由地去置疑、探究.

本文作者:柳七公子侃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