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眼里的美好生活,你知道几点?野史趣闻
2018-10-23 22:31:45
亚里士多德是如何看待美好生活的?

- 从他的《形而上学》开篇和最美妙的乐观主义前提“所有人都渴望求知”入手考察其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是一种好奇的动物,其真正的本质、基本的爱好,使他倾向于求知。他认为,学习对一种变化产生影响,从拥有潜力,到拥有能力,再到能传授这种能力。
- 亚里士多德乐观主义,认为宇宙如此井然有序,以至于每一事物都趋向于最佳状态。当然,需要引导,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和教育,就会偏离人可达到的最高目的。比如学习失败,可以重新定义为不是失败,而有一个暗中确实会带来改善的事件,每一片云都有一线光明,每一次失败都在改善优化。

- 亚里士多德主张,所有的教与学都来自已经知道的东西,并且高度依赖记忆。对同一事物的记忆最终能产生经验,反复加强记忆从而凸显技能。智慧始于我们的好奇的本性,促使我们去求知,掌握意义和各种关系。一种发现之旅,必然在知识之中最终得到安宁,直至好奇心再一次燃烧。
- 他眼里,属于聪明人的知识范围是五大王国为基础的:艺术、知识、实践智慧、理解力或直觉思维、哲学智慧。

-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好的生活三种基本要素,身体中的诸善、外在的诸善,灵魂中的诸善。一个诠释是:一个人必须是健康的,拥有足够的谦卑,并且足够智慧!健康、谦卑、智慧!所有这些,财富是一个必要条件,但拥有财产并不是这些优秀的保证,相反这三个保证极有可能带来财富的绵延。财富是用来达到一定目的的工具,但拥有太多财富,正如拥有太多工具一样,对头脑或者灵魂是有害的。就公民而言,这意味着幸福来自于品格的优秀,来自于实践的智慧,来自于所作出的明智选择。思考:正如日常所思,财富是用来调取资源的一个中介而已。

- 优秀的人所需要的比普通人要少,普通人需要他所有能够获得的帮助。思考:这意味着,人性的不安全感,才会导致索取欲望更强、自我保护利益心更重。足够强大内心的人,才会更愿意保证身边人的利益。
- 亚里士多德建议要教孩子语法,即阅读写作等沟通协作能力、体操,即身体能力;音乐绘画,即审美能力。他认为,学习不是有关如何娱乐孩子,因为在学习涉及努力的意义上,学习应当是苦的。品味苦,甜从苦中来。另外,健康的身体,才能让心灵更健康。

- 实用性不是贵族教育的要点,学生不应当追问某物是否有用,因为追问是否有用是工匠阶层的标志。他倾向于学习某些东西,可能只是加强品格等。
- 音乐,一种艺术,用来放松、恢复和愉悦心情的工具。思考:从听觉神经内,对细胞、对全身心进行安抚、放松。与绘画、美从视觉神经着手一样。

- 亚里士多德在教育上的不朽遗产是,建立在塑造年轻人的良好习惯基础之上的道德教育。一言蔽之,好人因做好事而变好。善,是可知可行的。他的第二大不朽思想成就是,他鼓励科学研究,收集和分析知识。世界,是可知的可行的。
- 他的学说认识典籍往东传到君士但丁堡,而后中世纪一直在外独立研究,直至1453年军事但丁堡陷落,拜占庭学者再次向西迁移,从而复兴对古希腊的研究,并发展成我们熟悉的文艺复兴。文化的脉络发展,总是如此趣味横生。
本文作者:趣读时光(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