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这种简单战术堪称无敌 连西方四大名将之一也无招破解野史趣闻
在第一次本都战争开始的时候,由于意大利人不满意目前的政治地位,罗马人正在与意大利同盟进行残酷的同盟战争,意大利同盟动员了十万野战部队以及大量的各城市驻守部队,罗马人最初也动员了十万部队进攻他们,双方不断派遣援兵以支持这次战争,罗马人甚至不得不让解放的奴隶参加军队,最后罗马人通过授予同盟者公民权的方式才瓦解了对手。
在经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以及苏拉与马略两者争夺米特里达提斯战争的司令官〔因为两者都认为这是一场容易而且有利可图的战争,可见米特里达提斯人的军事实力并不非常强大〕的内战后,罗马人尚能动员5个军团的军队去进攻本都人,可见其战争潜力的强大。
其次,罗马人往往习惯于多流汗以达到少流血的目的。罗马军队行军宿夜,或到达出征的目的地,或驻扎于一个地方,都要扎营,这方面可以说是训练有素,他们一般早上行军,中午以后就停下来扎营,晚上休息。从西班牙发现的一座野战营垒的遗址看,罗马人的营地是按一定图式及地形营造的。营地起初为正方形,后改为长方形,四周围绕壕沟与土墙。壕沟常常有两道,土墙的高度达3.5米,墙上架设着栅栏。
营垒的大门口两侧筑有塔楼,多为木筑,较少为石造,从这上面可以使用弓箭压制从外冲来的敌人。营地内有两条垂直交叉的大道,通向四门。为保障营房的安全,营房与围墙之间保持50米的距离,墙外还布置了陷阱,树枝和路障,以防止敌人的偷袭。并在营地大门口的外面有精选的士兵设置护卫。
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罗马人趁汉尼拔一时失误时包围了加普亚,他们在一条城墙之外,又建筑一条城墙,利用两条城墙之间的空地作为一个军营。他们又建造有枪眼的防御墙,有些是对着被围的加普亚人,有些是对着城外的敌人,这个样子很象一个大城市包围一个小城市。包围的城墙和加普亚之间的空隙约二斯塔狄亚;在这个空地上,每天有许多战争和决斗,好象是一个四周为墙壁包围着的剧院一样,这种坚固的围城战术工事堪称无敌,就连作为西方四大名将之一的汉尼拔也无可奈何。
在第三次布匿战争中,小西庇阿为了围困迦太基人,他占据了整个地峡,开始在敌人的投枪差不多可以射到的地方挖掘一条壕沟,从海到海,横过地峡。敌人紧紧地压迫他,他沿着二十五斯塔狄亚长的战线上,同时要作挖沟与战斗的艰苦工作。当他完成了这条壕沟之后,他在离第一条壕沟不远、面对着大陆的一边,又挖掘一条同样长的壕沟。接着又挖两条壕沟,和前面两条成直角相交,这样,整个壕沟形成一个长方形,壕沟内钉满了尖桩。
除尖桩之外,他又用栅栏包围着壕沟,沿着面对迦太基城一边的壕沟,他建筑一条长二十五斯塔狄亚、高十二希腊尺的长墙,墙的宽度约为其高度的一半。最高的城塔在中间,在这座塔上又建筑一座四层的木塔;从木塔上,他可以观察城内一切活动。在二十天之内他完成了这项工作,全军昼夜不停地轮流工作、战斗和用餐。完成了这项工作之后,他把全部军队驻扎在这个要塞中。如此强大的围城工事,保证了迦太基人供应的断绝,最后才能迫使他们屈服。
罗马人这种多流汗,少流血的表现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在本次战争中,罗马人在攻城,营造冬营,挖掘壕沟以阻碍骑兵的行动以及挖掘壕沟包围阿基拉斯的军营都表现了这方面的作风。
如果您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给您的好友
本文作者:金戈铁马项昂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