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写《墨梅》的诗人是如何成才的野史趣闻

2018-10-23 20:04:19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启示之一:唯读书,方能成就自己。

王冕,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的《墨梅》诗至今妇孺皆知: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句诗,既反映出王冕高洁的品质,也显示出他的才华。

一生著作丰硕,成就丰富多彩。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个在历史上影响颇大的画家、诗人,给我们留下如此丰硕的精神财富,靠的是读书,靠的自学学习。

可见,无论你的出身如何,唯读书,方能成就自己。

之二:家庭教育,也要投其所好。

王冕幼时帮人放牛,当然是生活所迫,是生计所需。不好好放牛却去学堂听人读书,对于父亲来说是不务正业,当然会被父亲责打。

幸亏有了母亲!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面对父亲的鞭挞,王冕不改初心,笃志求学。好在王冕的母亲明事理,说出了“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的话,“听其所为”,实际上就是投其所好。正因为有了母亲的这句话,王冕才结束了放牛生活,才能够僧寺夜读,成人成才。

之三:沉静的心灵是强大的。

人世间,总会有许多诱惑、许多恐惧,只有让心灵沉静于自己爱好之中,才能屏蔽一切无关之物,才能使心灵更加强大。

寺庙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心灵完全沉静下来,沉浸于自己热爱的书中。

本文作者:三养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