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有一个南宋开国皇帝赵构的陵墓野史趣闻
金兵穷追不舍,宋高宗、孟后亡命天涯。
最落魄潦倒的日子里,很长时期躲在温、台海上的船里。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4月14日,在他们“驻跸”绍兴的时候,孟后终于不起,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照理,伯母去世,不值得宋高宗如此费神费事,但是这位伯母是把宋高宗扶上皇帝宝座的孟皇后,意义就非同一般了。宋高宗对她感恩戴德竭尽孝道,在她患病期间,他经常在她的床边伺候。
孟皇后去世后,归葬河北巩县的北宋赵氏祖陵是不可能了,因为河北早已沦为失地,宋高宗只好按照孟皇后的遗诏:“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遂派吏部侍郎杨华在江南勘察适宜建陵的地方。
杨华将目光投向绍兴府东南35里处的赵家岙。
其中原因是,北宋皇陵的东南面有一座山叫青龙山,青龙是古代吉祥的象征,而绍兴牌口村的东南面也有一座青龙山。赵家岙附近还有座叫做“泰宁寺”的寺院,可以用来照料、荐福亡魂。为了承袭先朝的遗风,南宋皇陵就暂时定在了这里。
此为在绍兴的南宋第一座陵墓 ---哲宗皇后孟氏陵。地面建筑成茶园,地下建筑保存完好。
赵构(公元1107年5月21日—1187.11.9),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
赵构,南宋的开国皇帝,与秦桧一起以“莫须有”的罪名,让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含冤而死。
但是因为宋朝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而南宋时期,由于北方是被辽、金、蒙古先后统治,北方少数民族对于北方的统治采取的还是其游牧民族的方式,对于商业的扶持很少,所以大部分的经济实体,都随南宋转移至南方!
简单的说就主要是以下几点:
1.北方长年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2.北方从东汉开始人口大量南迁,到北宋初年,南方人口是北方的两倍,人口南迁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劳动技术。
3.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好。
4.宋朝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皇太子赵眘,被尊为光尧寿圣宪天体道性仁诚德经武纬文绍业兴统明谟盛烈太上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卒,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谥号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加谥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保存最好,存墓冢,不种茶树。仅存的古松多在他的陵内。
地下建筑保存完好。最具恢复价值。
本文作者:绍兴E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