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妃暄的预言?中国应该北统南还是南统北野史趣闻

2018-09-20 21:00:29

这篇文章此前朴叔于某军事论坛发表,引起了南北强弱的大争论,文学作品中的理念之争很少有过时的,就像哲学,就看你如何思辨,或一直站在什么角度,发出来权作饭后谈资,请君贬驳……

师妃暄 慈航静斋

《大唐双龙传》中师妃暄有这么一句话“师尊在多年前作出预言,若天下是由北统南,天下可望有一段长治久安的兴盛繁荣。若是由南统北,不但外族入侵,天下必四分五裂。”

一直不解,南还是北关键看统治者是谁吧。这两天有空想了一下,究其实,主要的立论还是从国际形势出发

大唐双龙 重塑隋末风云

要先从地理形态说起,自古以来北方气候寒冷,由于环境艰苦,居民身材大型化,民风纯朴善战,以抢掠为荣誉,这种情况越往北越明显,尤其塞北、乃至漠北一带的游牧民族,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自然环境决定生活形态,生活形态就基本决定了其社会形态

古中原地带(应是以河南为中心,辐射黄河中下游一代的广大平原)恰是介于两种生活形态之间,即有北方人的崇尚武功,又大力发展农耕,经济稳定,同时地势多平原,政权利于统一。但却经常受到更北的游牧民族所扰,在无数的财帛、牲畜、美女以及安定生活的诱惑下,塞北一旦出现强大的统一政权,南侵是必然的事,即便未统一,南下掠夺也是家常便饭,掠夺几乎是游牧民族的天性

掠夺 是游牧民族的天性

说回北统南的问题,师妃暄说的“以北统南”实际上是个动词,也就是一个过程,在乱世必须出一个强大的北方政权,能北拒强掳,南平诸侯,方能快速平定天下,否则人民必受战乱之苦,当然另一个必要条件还是要有超卓人物出现才行,若由南方人来完成这个工作,北方必陷混乱之局,旷日持久

另外,南方为鱼米之乡,生活更加柔软安逸,尤其在晋室南渡之后,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社会、人文、经济得到进一步融合,南人易于生出偏安之念,很容易形成 南北对峙之局,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再出现那么几个不作为的君王,很容易最终还是被北方政权干掉,况且相比之下南方人更不适应北方的环境和生活。

毕竟由南向北得到的只是不那么富饶的土地和彪悍的邻居。这样看来,在动机上南人已经输了一筹。所以自古以来天下大势如此,必须由北统南,少数“以南统北” 的局面实际上也是由南到北、再由北到南,历史上也就是朱元璋和中共,看看历史可知

淝水之战

还有一个个人猜测,是华夏一统的理念应是盛唐以后才深入人心的,这之后南人才出现以统一整个天下为己任并有作为的君主,最主要的征兆包括,盛唐时期的版图扩张,华夏的概念已经从中原扩展到从漠北到南海的所有领域,人性很怪,曾经有一段时间是你的,那它就应该是你的,北伐就此成了一个常用词,另外就是长期的民族大融合,很多开国君主都是有“蛮夷”血统的

说完统,再说治,和上述情况相似,自秦开始,中国历朝的首都,大都建在北方。宋之前,长安、洛阳、开封都曾做过都城。其中以长安的时间最长。南方如金陵、杭州、扬州等处,亦曾做过都城。奇怪的是,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都于北方者,大都国祚长久

紫禁城 坐北统南

其实仍要从国际形势来说,历代建都北方的王朝都有很多理由,但都有一个统一的因素就是从战略层面考虑。

遥想当年朱棣迁都北方决心之大,群臣 “跪辩三日” 尤不能动摇分毫。迁都之盛况及后来南北二京并存,也算是一段传奇~

本文作者:朴实说创新(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