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十大名曲,古典韵味之美,传统音乐的精髓,你知道有哪些吗?野史趣闻

2018-09-15 20:00:41

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乐师,他们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曲子,其中以古典十大名曲最为著名。这十首名曲分别是;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

《广陵散》慷慨激昂,气势恢弘,描写战国时铸剑工匠之子聂政报完杀父之仇,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

《十面埋伏》

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为上乘的艺术佳作。

《阳春白雪》

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

《平沙落雁》

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

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胡笳十八拍》

中国乐府名诗,古琴名曲,汉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琰(文姬)以胡笳音色融入古琴中而作成,有'大胡笳'、'小胡笳'等39种不同的版本。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词,将曲调稍加改易,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此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

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据《太音补遗》和《蕉庵琴谱》所载,相传原本是晋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

此曲系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徵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汉宫秋月》

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

《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春江花月夜》

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又名《夕阳箫鼓》、《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本文作者:王浩田1(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